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时候,不去读书,安坐在沙发上,泡一壶喜爱的茶,慢饮至色淡味薄。偶鹅地,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前半生,于过往纷乱的时光中找寻那个叫初心的梦。翻来复去,亦觅不见一丝踪影。细想,云其实不曾有过初心,抑或有点可悲。
幼年的时光,云在大农村里度过,瘦小体弱,只贪玩耍,体力上的游戏不及别人,有关智力与技巧的玩法,多时超过众人。因了胆小,怕老师打骂,总把该背的书背熟,把该做的题做出,如此,成绩一直位于三甲之列。
现在想来,有些可笑,却也在情理之中。父母均为农民,不识一字,乡村老师大约亦不抱幻想,从不提及,初三中考,云竟不辦中专与师范有何区别,只知上高中是为考大学,而大学为何物,一片模糊。
许多人拚命竟争通往城市的第一个独木桥,云并没有放在心上,小中专自然是错过了,云心满意足的走进了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大门。哈哈 ,舞象之年,云才有志于学,比孔夫子晚了一岁。这似乎也是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城。
云脑海中的第一个大学,是西北师范学院。高中第一年的正月,父亲请来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到家中做客。他大云五岁,姓吴,与母亲是远房同姓,辈份上云称小舅。属于典型的寒门贵子,幼年丧父,其母含辛茹苦,在当时的农村,生活之清贫,不难想象。
父亲虽不识字,却极敬读书人,把小舅尊为上宾,热情款待,想一是为云树立榜样,二是希望他为云指点一二,醒脑开窍。这是父亲第一次在云的学习上别出新裁的用心,估计是得了高人的机传。
小舅是第一次到家里来,之前云听说过,并不熟悉。似乎几年都不曾见过,听父亲说,才知道他当时正在读师范学院。
那个冬日的寒冷午后,坐在家里暖烘烘的土炕上,他为云讲了一套数学题,几乎全是口算得出结果,这让云深深折服。他什么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都未说,甚至连一句鼓励的话也没有,只在临出门的时候,送了云一本介绍西北师范学院的画报。画面上气派的学院大门,绿树成荫的 优美环境,第一次点燃了云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初心。
前半生一路走来,随波遂流往前冲,从广大的农村冲进逼仄狭窄,人人筹谋算计的城市。为了苟且眼前的生活,云的初心一直在变,仿佛就在眼下,又似乎缥缈若无。应该是从来就没有过一个一成不变,值得念念不忘的初心,因此不得始终,前半生就如此一晃而过了。
后半生又该怎么过?到了云这个年纪,就象到了一天里午后两三点的光景,剩下的明艳的时光实已不多,赶世界黑屏前,怎样虚度,才能求得一个小小圆满的人生。温饱之余,生活似乎也不再如从前那么逼迫,日子从容,云经常自问这个前半生来不及思考的命题。
生命的满山遍野皆是奔跑的兔子,人不可能同时去追遂两只。于短促的人生里,任你精力再盛,脚力再好,亦跑不过似水流年的光阴。细想,唯怀一颗知足平和的心,愿老天护估,身体健康,做好眼前手上。
似草木鱼虫,在自己的天地里,认真地做真实的自己。不奢望,不失望,关照内心一直的渴望,尽意去做一两样钟情的事情,那么,在一年乃至一生的时光里,定会得一个小小的圆满,从而内心喜悦。
譬如,在凤凰云遇见的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苗族老婆婆。她穿戴着好看的民族服饰,每天娴静地坐在沱江岸边的石阶上,悠然而愉快的绣着凤凰的青山绿水,景色和人物。她是一道游客驻足拍照的风景。
云买了一幅她绣的人物画,绣的是一位豆蔻年华的苗家少女,神态如生,眉目嫣然传情。当时画未完全绣好,约定第二天取。其间,云去江边的黄永玉画室兼展览馆参观,发现大师的画作与老婆婆的手绣一样饱含着对故乡的热爱。
云更喜爱老婆婆的手绣,因为它是一种纯朴与愉悦的表达,更加贴近象云一样的“有缘人”。老婆婆恬淡闲适,悦已悦人的美好初心,亦深深打动了云。
她绣画不是为了谋利,完全是出于自小对湘绣的喜爱。按老婆婆的说法,只要一拿起绣针,心底就会升起一种欢喜。
她的画亦只半送半买给那些真正喜欢,不讨价还价的“有缘人”。因为老婆婆相信,喜欢的人拿回去挂在墙上,内心定是欢喜的,而她的画已经是买的最低价位了。
象老婆婆一般,随心尽意去做一样喜欢的事,亦是一个惬意而美好的人生。这幅画,云装了精美的画框,一直挂在书房的墙上。
初心,或许就是一程一程的梦,梦醒时分,唯愿若东坡所云,″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抛却初心,活成一片云,在悠悠天地间,在自己的人生里,无惧晴雨,淡淡来去,不留痕迹。
(2O17年重阳节码于甘州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