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秘密生长》是我从kindle里面无意掏到的宝藏,原本看到《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推荐,以为会跟他的书一样脑洞大开,晦涩难懂,没想到,竟然是一封一封的书信,组成了这本长长的故事,故事是真实的,艾玛·雷耶斯是故事的主人公。
艾玛和姐姐早年的生活颠沛流离,她从来没有提到过她的母亲或者父亲,但故事里的玛丽亚太太和省长先生又似乎说明了一切,她两岁就要承担一部分简单的家务,最让她难忘的就是倒尿盆,满满的快要溢出来的屎尿以及被反锁在黢黑狭小的屋子内,是她童年最深最初的记忆。
再经历弟弟被“省长先生”领走之后,她们开始了长途跋涉的迁徙,从舒适的大院到偏僻的戏楼,再到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小孩”被遗弃,她仿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最终,再自己4岁的时候,她和姐姐也被玛丽亚太太遗弃在了火车站。从此后的15年,她们一直生活在修道院内,从那以后,她们再也没有提起过玛丽亚太太和过往的生活。
曾经一度,她想当一名修女,但是因为自己的身世不明、不知是否受过洗礼而被拒绝。
上帝为她关上一扇门,让她长期像禁闭一样关在与世隔绝的修道院,她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没见过猪、牛等动物,不知道外面的风是否甘甜。
但上帝为她开了一闪窗,那是心灵的窗户,尽管修道院的生活能够磨灭掉绝大部分人的心智,意志,但艾玛却依然保存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强烈的渴望。
在一天晚上,她从修女那里偷偷拿到了通往外界大门的钥匙,当那道厚重的木门在她背后关上的时候,她看到了空旷的街道蜿蜒向上,那是她未知的将来。
后来,艾玛辗转多个国家,成为了一名知名的画家,但她的身世始终是一个迷,她的故事被她以信件的方式邮寄给了她的好朋友,最终被好朋友的家人公开于世。
书中只有艾玛一个主人公,没有长久持续的地点,也没有长久持续的关系,艾玛的亲人、朋友、尊敬的人,轮番出现在她的生命中,随后突然消失,唯有艾玛的坚韧和对生活乐观的太态度贯穿始终。
这本书跟《杀死一只知更鸟》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就是用平淡的方式讲述波澜壮阔的人生。
我们永远不缺好故事,缺少的是讲故事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有个做科技自媒体的朋友,年前一直让我投稿,可是我发现,我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想看,因为需要对某个科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否则只是复制粘贴改一改,没有多大的价值。
我想着,去找了几家知名科技自媒体学习一下吧,但发现好像现在的套路都是东拼西凑,看似一篇不错的文章,其实没有没啥内容,而且读起来,磕磕绊绊,逻辑不清。
要知道科技类的文章,最怕专业,因为技术实在是太无聊了,要真把技术写上,技术名字一大堆,文章字数是凑够了,但是没法看,跟政府发的公文一样,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意思,所以能把科技类文章写好,真的很不容易。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喜欢看半佛仙人的文章,就是他在说人话,他用人能看懂的话来阐述很难懂的知识,注意,是知识,不是道理。难能可贵的是,还带着幽默。
这年头,会讲故事的人少,幽默的更少了。能讲故事和幽默的早晚都会有机会出名,比如那帮脱口秀演员们。
好巧不巧,昨天偶然从朋友圈发现了“浅黑科技”,这个自媒体特别有意思,它的每一篇文章都巨长无比,我感觉收藏的人比阅读过的人多。
但是你如果真的从开头去读,是可以跟着读下来的,他也是在用浅显的词语讲述难懂的东西,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浅显的词语特别重要,为什么有些文章读起来不顺嘴,就是堆砌了好多浮夸的辞藻,或者网络红词,不管适不适用,是真敢往上面放。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国外译文的书籍为啥封皮上写了一堆的成就,这个推荐那个推荐,到了中国,你一读,就发现,什么玩意?都度不通顺,这也配我交的快递费嘛?其实很大程度是翻译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找到很好的阐述的方式把外文表达成中国人能读懂的东西,于是就成了高级词语和语法的博览大会。
好读,不是说内容有多精湛,最起码,你得让人能读下去吧。
但是浅黑科技你又学不来,人家都是人肉采访的一手资料,跟从网上扒下来的N手货不在一个重量级,所以人家能讲故事,因为他采访就是去听故事去了,用从网上扒下来的资料讲故事,难点就是量太小了,你掌握的信息太少了,故事写不完整,写一段就写不下去。
曾经,我也是个有梦想的青年,我也想做自己的自媒体,虽然我属于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群体,但是有梦想总是好的,我的梦想就是用简单幽默的句子,阐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你知道写这种文章最难的是什么?
是先要弄懂难懂的知识嘛?
不是的,是坚持,如果坚持不下去,就又回到了做梦那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