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悲哀。大事无法指导,小事斤斤计较。
家里来了亲戚,老父亲跑去泡茶。三十多岁的儿子刚干完手中的活,接过父亲的茶叶,直接把茶叶倒进茶缸,准备倒开水给客人泡茶。
因为儿子刚才是直接把茶叶倒进茶缸,茶叶放多了,引起了父亲的极大不满。他埋怨道:倒茶谁是这么倒的?你要用手抓。连个茶叶都不会倒!
父亲对儿子一番指责,一番埋怨。儿子说用手抓不卫生,父亲不耐烦,当着那么多客人的面,气愤地说了一句:你懂什么!
儿子不说话,走开了,他已30多岁,当着这么多亲戚的面,被父亲还这样说,心里竟是五味杂陈。
泡一次茶,居然也会引起父子之间的矛盾。
无独有偶,晚上吃饭时,有人说蚊子太多,儿媳妇赶忙放下碗筷,去点蚊香。不一会儿,蚊子还在吸人的血,婆婆叫媳妇:去点蚊香!
媳妇笑着说已经点了,放在凳子下面。婆婆严肃地说:你点盘蚊香怎么能放在凳子下面呢?放在桌子下面去!
婆婆说得斩钉截铁,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媳妇笑容僵硬在脸上,只好把蚊香移到桌子下。
哎!泡一杯茶,扯着袋子倒跟用手抓,这中间能浪费多少茶叶在哪?
点一盘蚊香,放在凳子下和放在桌子下,区别又有多大?
父母话说得严肃,子女们看着他们沉重的脸色,还不知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而且,很多不满,都是当着亲戚的面流露出来。子女若在外面,多少有些出息,内心强大,被父母嫌弃,倒还觉得无所谓。
但是,农村里面出来的年轻人,有多少不是在外面混得很辛苦?工作当中本身已有很多委屈。家本身是一个避难所,而父母的强势、言语当中的嫌弃,又会让这些过得不如意的子女更加自卑。
多少农村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悲哀根源,大事无法指导,小事斤斤计较。
孩子遇到了大事,自己不知如何处理,心烦意乱,父母给不到什么有用的建议。有时候,就算父母给不到有用的建议,能安静下来,听听孩子说出心里的难处,也好啊!
可是,很多农村的父母,是不愿意听孩子的事的。他们只觉得,我供你吃,供你穿,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解决,我管不了。
遇事父母不能给孩子出主意,也不愿意倾听,孩子有事只能闷在心里,只能憋在心里。
家里一点小事,父母又会强烈要求子女按照他们的做法去进行。你不管那种做法对不对,可取不可取,父母只强势地觉得,我就是这样做的,你也一定要这样做!
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有自己做事的方法。尤其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倒个茶叶,点个蚊香,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了。父母还拿着教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的方法,教一个二三十岁的成年人,那语气,那架势,谁受得了?
于是,我听到很多年轻人常说,在外打工想回家,刚到家挨着父母待两分钟恨不得马上走!
过年时候,宰只鸡要吵架,做个菜要吵架,买串炮要吵架……不是嫌你这个炮买大一圈,就是嫌你这个菜少放了一勺油。
很多父母不会在小事上将就,不会觉得差不多就行,一定要刚好,一定要按他们的标准来。即便很多事情没有什么一定的标准。
大多数农村的父母,没有什么大局观。看问题不是抓大放小,而是抓小放大。揪住一点小问题不放过,对于子女遇到的问题从来不兴过问,不会去听。
或许,孩子眼下遇到的难题,还没有父母喂一顿猪食事情大,没有收一袋玉米事情紧急。
于是,孩子遇事无处说,不能说,不可说。说了还会遭致厌烦,引来父母的不满。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难有什么交集,只能越走越疏远。
孩子在不断成长,父母也需要终生学习。孩子不光要吃饱穿暖,个数在齐。关键时候,更需要父母的理解,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