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遇到学生不努力、调皮、上课不积极的情况时, 我们可能会因为“恨铁不成钢”,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急躁,会发火,会批评他们,而结果却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对待孩子们。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急不得,需要平心静气,需要耐心和等待,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在学习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时,我换了一种方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一首革命题材的诗歌。通过前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课外资料的收集。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自学这首诗歌。在孩子们充分朗读之后。我提出问题:你们怎么理解题目“囚歌”?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就是在狱中唱的歌;有的说就是在狱中写的诗歌;有的说就是穿着囚衣写的诗歌……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及时肯定和鼓励了孩子们:“在没有老师的提示下,你们能正确理解,真会读书。老师相信你们能从诗歌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在我的鼓励下,这时孩子们一个个信心满满。开始了再一次的阅读。有的同学激情朗读,有的同学小声轻吟,有的同学静心默读。过了两分钟,只有五六个同学举手。读了好几遍,举手的竟这么少。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说:你们是怎么读书的?读了这么多遍,还不理解!可是这次,我没有着急,而是坚定地说:请同学们继续用心阅读,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大约又过了五分钟,有1/3的同学把手举了起来。又读了两分钟,这次全班3/4的同学都高高举起了手。此刻,我看到的不只是如林的小手,我分明还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自信。我叫了王天顺,这是位不爱举手,成绩一般的学生,他回答道:我读出作者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从“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又叫了几个同学,他们都结合诗句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读出了作者在狱中面临的两种选择,也就是生和死的选择,但作者叶挺选择了后者,表现了诗人年宁死不屈的精神。”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让我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
……
同学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叹不已。我情不自禁的说道:你们真了不起,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内容,你们竟然理解得这么深刻,这么到位,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比老师小时候强多了,长大了,你们一定会有大出息。因为你们能够静下心来。”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时他们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激励和等待是一剂良药。作为教师 ,我愿意,也应该静下来,用心,细心,不急,不躁,多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也能静下来,潜心阅读,享受阅读。等待享受每一朵花开的时刻,分享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