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命一词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总结一下这三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是:爱、专注、影响,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来讲一讲在我生命中发生的故事。
2014年4月,我和一位同事接到总部的任务,需要去杭州参加一个财务大会,晚上5:30会议结束后,我乘同事的车回绍兴。天空下着雨,路面很滑,又刚好是下班的高峰,开出杭州市区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上高速前,同事邀请我坐在前排,因为他有点困,希望我能讲点什么给他提提神,也就是一瞬间的决定(我不喜欢坐在副驾驶),让我逃过一劫。车子快要下高速了,我接到了老公电话说等我一起看电影,突然间我感觉身子像被重物撞击,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过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从哪里来,那感觉真的好可怕。大约3分钟后,我慢慢恢复了记忆,原来高速上5车追尾,我们是第三辆车,撞我们的桑塔纳以160码的速度,让我们二箱的高尔夫车屁股被挤压的看不见,后备箱的电脑等物件全部散架,假如我还在后排坐着,估计也会被挤成肉饼。这是非常可怕的记忆:昏迷3分钟,失去记忆5分钟,后脑缝了5针,天旋地转了4天,生活无法自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胆战心惊的。当我躺在救护车上的时候,深刻的体会到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可能很多时候生命只是一瞬间的事!从那时起,我对生命一词有了第一次的理解,爱!我懂的爱自己,爱家人,之前我是个大D,工作狂,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也不顾同事,家人的感受,吃饭经常是外卖;工作受气了就对家人发脾气;喜欢发号施令,喜欢所有的人都听从我的指挥,我自己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显示出大D的特质(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DISC),经常把自己累的半死,每次下决心要改,但是每次都死不悔改,这次车祸后,我真的开始改变,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每天10点准时休息,吃饭定时定量,参加锻炼,经常给自己放放假带着父亲、女儿游玩。工作中,我经常会给同事一个微笑,也不会催命的冷冰彬的要求同事,一开始,大家伙不适应,按照现在的流行词语:修成佛系领导了?慢慢的我感觉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转变,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慢慢远离了我,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了,跨部门合作越来越顺畅了,同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我对生命一词的第二次理解是在二位大师身上体会到的。2015年1月南京参加埃里克森玛丽莲老师的团队教练的公开课。玛老师70多岁了,三天的课程,别说她这么大的年纪,就是换车我自己,连续讲两天,基本就累瘫了。而玛老师三天课程全程站立,全程视觉呈现,而且最难得的是她在课堂上每时,每刻都用心,用脑,用全身诠释着教练的理念,课堂上她对每位学员的关注,这让我非常的倾佩。课间我请教玛老师怎样才能在有成就的人,她说自己一生都专注在教练领域,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她认为专注对于一个人的成就非常重要。还有一位是许忠飞校长,课堂上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放弃了非常舒适高收入的工作,只因为结缘教练,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于是他毅然走上了教练这条路,他说在中国教练这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但他会一直专注于教练传播和践行,去帮助更多的人。是呀,专注确实是一个能排除干扰,帮助人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可是,我邀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候,会收到多少的干扰呢?因为干扰而影响了我们的进度、质量、工期这种事也是举不胜举,我还想邀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在我们身边,对我们干扰最大的是什么呢?手机。我想请大家猜一猜一个人一天接触手机的次数是多少呢?2574次。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网络确实带给我们无限的便利,但同时也带给人们很多的干扰。当我觉察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改变,首先从自己对手的依赖开始,只有确实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去拿出手机,一般的情况,我在工作状态,都会把手机放在包里,刻意练习一段时间后,确实改变了不少;然后从同事们聚餐开始改变,我发现,同事在一起聚餐,等菜前都埋头看手机,吃完后继续低头看手机,更甚至,又一次,明明大家就在一起吃饭,有位同事说,陈姐看手机,我发你微信了!太可怕了,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手机。于是,我们一起头脑风暴,然后制定出规则,只要吃饭的时候刷微信,就自动发红包,能面对面交流,就尽量不要微信,这样一来,同事之间的氛围变得更好了。接着我开始优化我的工作内容,专注于我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从事的是人才发展培养的,但是我发现工作中,有太多的杂事干扰着我,最大一块的干扰在于参加业务会议,这让我没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人才发展这件事上,我重新梳理了工作内容,不重要的会议全部拒绝,专注在人才发展上,确实收获好评不少。对于我的女儿学习我也是要求她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女儿班级很多家长说孩子作业做到很晚,其实小孩子只要专注做一件事,很快。这是我第二次对生命一词的理解,成功的道路上,要持续保持专注!
我对生命一词的第三次的理解是在五维的大家庭、陈序老师、DISC社群、海峰老师身上。2017年我报名加入了五维和DISC课程的学习,在这两个社群中,我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两个社群让人温暖、放松、友爱、善良、每个人都愿意无偿帮助。我来讲讲在两个社群里发生的故事:1,在两个班级的学习中,课间各级毕业生免费赠送的茶歇无法用语言表达,每一件都像艺术品,精致,好吃,无限量,每一个茶歇吃到肚子里感觉暖暖的;毕业生们无私的帮助才能让社群越来越壮大。2,每个五维人和DISC人都是那么友好,无私,奉献,最让我感动的是DISC的助推花花,高I的花花,很热情,大嗓门,第一见面,她就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拥抱,被陌生人拥抱,而且是深深的拥抱,让我没有感觉不舒服,却体会到DISC无限的能量,接下来我电脑软件,分享,PPT,海报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花花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而且重点是无怨无悔的帮助,(有时候我自己都不好意思问了,可是微信那头又想起了花花的声音),花花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动,慢慢的我感觉自己也是五维人,DISC人。3,两位课程的大咖陈序老师的教练情怀,帮助教练爱好者创建教练平台,让每位教练学习者可以画更少的钱,更便捷的学习,多么有情怀的一位教练,如邻家小暖男般的海峰老师,课堂上的一句话打到我的泪点,我想把我有的全部给你们!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帮助,这是我对生命一词的第三次理解,生命的大爱在于助人。于是我开始尝试着用所学的工具帮助周围的人。
逻辑层次、平衡轮是我最喜欢的教练工具,我经常把这2个工具用在一对一的教练、辅导、团队工作访、教案整理中。而DISC这个工具能让教练工具更加有温度,我接下来的2个故事,就是和大家分享工具如何助人、助己成长!
逻辑层次在一对一的对话中运用。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逻辑层次,他是美国神经语言学家Robert Dilts发明的,它是从人类的思维定势去做研究的,用于观察人类的思维系统,来展示人类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运作的,是人内在系统。这是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如果我们能了解人类大脑思考是怎么样的形式,理解了人的思考范围,思考的逻辑层次之后,我们就应该会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接下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人类到底是怎么看世界的,看看我们在辅导、激励员工逻辑层次模型,DISC模型是如何运用。
有个好奇的问题问下大家平时工作中,忙吗?回答一定是很忙,忙什么呢?开会,拜访客户等各种各样的行动,假如你是管理者,你发现你的下属很忙,但是忙完了却没有出成绩,你会怎么办呢?你会和他做KPI,或寻找更多的资源制定更多的计划给他。可是你会发现越是在行为层面关注,越是用KPI去做沟通,检核,你会发现员工越没有力量,这就是逻辑层次最底层的两个部分,行为和环境层面。有句话说的好: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当你太过于关注一个下属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的行为,行动上关注的越多,他们就会越来越没有力量去做,就被卡住了。我们该怎么做呢?爱因斯坦说过,任何问题都无法在同归层级寻找到答案,所以就要到逻辑层次更高层级去做探索。
逻辑层次的第三层级叫能力。能力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下属接到任务,你要看看这个下属能力如何?能力包含着他能不能,会不会做这样两个维度。假如不能做,这个时候你要考虑给他相应培训和辅导,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当我们给下属培训,辅导后,有些下属的绩效确实快速提高,但是有些下属能力得到提升后,绩效依然没有改变。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再上一个层级,到价值观去做探索。这个时候,做为领导者你需要倾听,你还需要和他沟通这件事、这个任务的价值、意义是什么,可以给他带来的收获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让他看到这个项目,在做的事,或者是团队正在做的事背后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假如做成,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这就是价值层面,我们不仅需要讨论到这件事本身价值的层面,还需要讨论假如做了给他带来的收获是什么,成长是什么。我在工作中发现,作为领导者在布置任务,和下属伙伴沟通的过程中,或者是项目小组沟通中,您是怎么做的呢?你会和他们说明为什么做这件事,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比价值更有动力层级的是身份。身份是什么呢?这里的身份不是指大家的职位,地位,这里的身份就是我是谁?我在这个项目,任务过程中,我承担的角色是什么样子的,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角色,我希望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可以更好的呈现我是谁,这就是我们讲的身份层面。
比身份更高层级的是愿景,愿景是什么呢?有很多伙伴说,愿景太遥远了,愿景是公司层面的,那就是贴在公司墙上的,和我没关系,愿景就是画大饼,不实际。我想说的是愿景非常的落地,非常的直接,和我们每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愿景很简单,就是你成功时候的样子。愿景就是当你的目标实现的时候你看到的,听到,感受到的画面,也就是你身临其境的样子,这就是我们讲的愿景,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实现目标时候的样子,就是愿景。当下你有一个小目标,小目标实现的时候,就有一个小愿景;当你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有宏大目标实现的愿景。
我们通常会把愿景,身份,价值观叫做上三层,而上三层我把它比喻成为动力系统。能力、行动、环境叫做下三层,我把它比喻成为行动系统。当动力系统被充电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在行动和能力有所发展的。愿景、身份、价值就如同是三明治,愿景和价值观就相当于两片面包,而身份就是人生最有滋有味的部分,什么是人生最有滋有味的部分呢,就是我们讲的人生最大的问题,我是谁,我到底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我将用我的一生成就什么。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其实身份层面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个身份并不是你的抬头,或者说你的名号是什么,名号是外在给你的,而真正的身份是内在的·,也就是说你认为你是谁,你给自己界定是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你。
了解了逻辑层次的模型后,接下来我来分享在一对一对话中的体会。
我最开始在一对一的对话中用逻辑层次这个工具,按照老师教的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往上流程来帮助被教练者,完成对话。但是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使用这个工具特别有效,有的人却明显感觉是无效,我一直比较困惑,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工具,到我这里就不太好使呢?直到学习了DISC后,才发现逻辑层次是一个好用的工具,但是每次对话的时候,我太关注我的流程,我的问题,而忽略了人,这就是问题所在啊!DISC提到的针对不同的人,性格特质不同的人,需要调整沟通方式。比如,D特质高的被教练者,因为他们关注事,做事快,很多时候不需要怎么提问,他自己就快速出了行动,但往往因为他们太快了,导致没有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们需要从教练的目标谈起,并需要引导他们了解目标完成的意义是什么。I特质高的被教练者,他们做事很快,善于描述画面感,营造氛围,但比较喜欢逃避压力,所以我们对话的时候可以从愿景谈起,让他们感觉好玩,但是要注意的是和他一起面对现实问题中真正挑战的是什么。S特质高的被教练者,做事慢,关注人,喜欢和谐的环境,缺乏信任感,可以先多创建安全信任的谈话氛围,不要太快触及敏感话题,让对方完全信任,放松下来再深入探索。C特质高的被教练者,做事慢,注重细节,数据,试验等,比较固执,难改变,所以我们从行动的详细完成情况开始谈起,当我们有意识开始关注人的需求,工具助力一对一的教练对话越来越顺畅了。
接下来在分享的是团队工作访运用的故事:
每次团队工作访,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就现状问题达成共识,找到高绩效达成的最大挑战。之前在团队工作访的时候,每到找挑战这个环节的时候,大家就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听听都是很有道理,但是很难达成共识。自从把平衡轮,逻辑层次运用到团队工作访后,一切都变得so easy。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平衡轮,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成八等份),然后将自己工作、生活或生命中一些并列的内容填写在图中,以帮助自己清晰现状,觉察到平时忽略的部分,找出希望有所改变的内容,然后制定计划,采取行动。
平衡轮的概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一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方面的支持,就像一个轮子要想转动,需要里面辐条的支撑一样;
2、平衡轮就像是一架照相机,可以拍摄到当下这个时刻关于目标相关方面的真实情况;
3、让目标的实现者清晰地了解,目前这些相关方面的状态。而要想让轮子转动,需要这些辐条长短一致,强度一致;同样的道理,要想实现目标,需要每个方面平衡发展。
举个例子说明团队工作访中如何运用:
上周有个新创建的团队,信任出现了问题,请我去帮助做一个有关信任的工作访。在开始暖场后,到了影响团队信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这个部分,“影响团队信任最大的障碍有哪些呢?请大家先写在POS贴上,(每人至少3条以上)然后合并并命名后,写在平衡轮上,内容:沟通,目标不一致,八卦。。。。。。。
接下来针对每一方面的满意度是多少(如果十分是满分,你给每一方面打几分)?请在图中用阴影标识出各方面的分数。
“你对目前的状况满意吗?邀请大家观察,如果选一个你们最想改变的地方,是什么?很快达成共识。
平衡论可以让人清楚地看清现状,好处就是直观,让团队成员考虑问题更理性、更全面。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平衡轮所展示的一定是团队的现状;对每一个部分是否满意,
满意的程度如何,哪一部分需要改变,这些都依照团队的标准,必须由他自己做出判断和决策,
而不是遵照教练的意愿。当你对一些事情想不清楚的时候,当有很多选择你无法做决策的时候,请试试运用平衡轮。
在团队工作访中,我用平衡轮确定最大的障碍,然后用逻辑层次帮助梳理出行动方案。
在工作坊中,我个人感受有如下三点体会:
1,我的DISC中 I 特质特别的低,C特质又比较高,平时工作、生活中确实不太擅长营造氛围,而团队工作访中,氛围很重要,或者也可以说是能量很重要。于是我就会买一些新奇,可爱的小饰品,如假发套、POS贴等,当用假发装饰学员,学员马上就HI起来,还会设置游戏的环节,如任务书藏在教室里,让团队自己去寻找;播放音乐是团队能量快速提升的好方法,我记得在一个个人成长工作访开始选择了三段音乐,有很多学员听音乐的时候就泪流满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学员中高I的人,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忙拉动氛围。
2,我的D特质特别的高,就会不自觉的喜欢自己讲很多,但是工作访需要的是激发每个学员参与,贡献点子,而讲师只不过是个引导者,所以对我来说又是挑战。索性的是学习了DISC后,我了了解了自己的天性,所以我会想说的时候,先数1,2,3,4,5,6,然后大脑就会自动把想说的变成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团队有很多新鲜的点子蹦出来。
3,头脑风暴是团队工作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我观察到头脑风暴的时候大D总是指责别人,搞的大家不敢发言,大I总是表现自己,搞怪,会影响头脑风暴的进程,大S总是不发表自己的想法,会影响其他积极参与的学员,大C总是思考,非常谨慎,创意不多。这个需要一个有力武器叫“烂茄子”来控制。真实的课堂上,我真的会买一个长长的茄子,然后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会先说明楼层,第一步,不说话,每个人写点子到POS上,第二步,疯狂的说话,讨论POS贴,归纳总结,第三步,整理模型,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出现,就走到他面前,然后说我们不要烂茄子,我们需要好点子。这样可以让头脑风暴风暴的更加充分,方法更加能支持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