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100元左右,而保额却能达100万元,同时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态。此外,政府支持购买,直接可以用医保账户的钱购买……这样的保险你了解过吗?
惠民保近几年大火,几乎覆盖全国,各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专属“惠民保”。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约有1.4亿人购买了惠民保。随着惠民保的火爆,其价格也随之上涨,从最初的10余元到现在的100元左右,涨幅超过了50%。
此外,有地方选择了升级。由原来的一个档位(覆盖所有年龄)升级到了现在的三个档位,即18岁以下、18-60岁和60岁以上。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一款政府主导的普惠性保险越来越商业化。而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其实是:赔付率过高。
据了解,2020年以前各地区承保的惠民保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价格约30元左右/人),涨价以后,各地惠民保也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赔付率在80%-90%之间,也就是说保费的80%-90%全都赔了出去。
鉴于此,各地政府一方面提高保费价格。另一方面放开个人医保账户,鼓励个人购买。而保险公司在其中仅承担管理职责,主要关注的是进一步同政府合作的机会,通过惠民保项目获取更多的一手信息,完善自身风控水平。
“惠民保”真的惠民吗?
惠民保”被称为普惠性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是作为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的补充保障,可以填补医保和商业保险地带的空缺。简单来说,超过60岁的老人、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等,凡是被商业保险除外的一切人群,“惠民保”都可以承保。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去年查出了慢性血液病,需长期治疗,每年治疗费14.26万元左右。庆幸的是,他参保了当地的“惠民保”。
根据理赔条件,在扣除其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又对剩余金额赔付80%,扣除免赔额后每年实际花费2.5万元。
还有一个案例,一个28岁的小伙子因职业原因患有腰间盘突出。一次,因腰间盘突发,他紧急住院,需进行手术治疗。
住院7天半,花费7.12万元。由于医保无法报销手术费,他个人自费就达4.2万元。根据当地惠民保的规定,特定住院自费所花的钱,扣除免赔额后报销70%,最后,他实际花费了1.53万元。
其次,还有老年人投保。我建议,超过60岁以上老人都要投保。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越来越差,保险公司对于这类群体是拒保的。成年人的崩溃,是从父母患病开始,而“惠民保”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失,为老年人提供一份保障。
可以看出,对于患大病或者老年无法投保商业险的群体,惠民保非常划算且有必要。而对于健康群体,可以不必着急投保。
另外,各地的惠民保大部分都在每年10月份开始发售,发售时长为2个月。但各地也有差异,有部分地区在5月份左右或8月份左右发售,发售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个月。
如果需要购买,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当地医保局信息,或者当地政府网站、报纸的信息发布,还可以直接去人寿、平安、太平、新华这些大型保险公司咨询,一般这些公司每年都会代售。支付的话,支持医保卡余额支付,比较方便。
惠民保VS百万医疗,谁更划算
由于惠民保的条款较多,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也有很多疑问。其中,最为关注的还是惠民保和医疗险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买了医疗险,是否还需要购买惠民保?
其实,仔细对比可以发现,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差不多,可以把它当作低配版的百万医疗险。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都属于消费型保险,即确诊了先自己垫钱,然后再申请理赔。但是百万医疗险需要区分不同人群,根据体检等因素收取保费;惠民保则是统一地区、保费,相对于易病人群,保障比率、性价比更高,且费用可以从医保账户中支出,专款专用。
同时,惠民保的免赔额一般都在1.5万以上,而百万医疗基本都是在1万左右。另外,在报销比例方面,惠民保在医保范围内报销比例80%,但在医保外报销比例仅50%-70%;相比百万医疗险的100%报销且包含外购药、特药保险等,明显没太大优势。
总结:健康人群首选百万医疗。而惠民保更适合以下三类人群,一是由于健康、职业、年龄等问题,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产品人群;二是某些部位被百万医疗险除外责任承保,比如因为甲状腺结节,导致甲状腺相关疾病被百万医疗险排除在外,这时候可购买惠民保作为补充;三是因为既往病症问题,导致某些疾病不保,也可以考虑购买惠民保+百万医疗险。
最后,以一句话结尾:买了保险,用不上是庆幸,用上了是万幸;没买保险,想用没得用才叫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