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奶蜜盐读书会72期了!
很兴奋,很欣喜,更有点激动。
一群人,不急不躁,默默的、静静地,就这样坚守、坚持、坚韧、坚强~
走到今天,既可算容易又可说真的不容易。
于是,一早开始,就想为72期来个小小的仪式感。
仪式感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活得很高级。
记得,《小王子》里说过: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而今天,此时此刻,我和更多的蜜友一起来个小小的、简朴或者热烈点的仪式感,是期望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行为赋予仪式感,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更期望因为我们的用心对待,更多的人也能收获到惊喜、浪漫、幸运和精彩。
仪式感能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走进读书会的快乐!
这个冬天,最浪漫的事是我们一起共读。
本期,我分享的主题是“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这句话来自《父母改变孩子改变》p77~p151页的章节。
阅读这一章节,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常的“健康的方式”?
张文质老师说:所谓的正常的方式就是一种人性的、身心都健康、全力以赴的、符合流行的一种方式。
首先要给孩子的生命以最健康的起点。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全面的幸福。人的孕育有亘古不变的节律与极为苛刻的要求,一旦出现差错,条件缺乏,保护不周都可能对母婴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与伤害。
远离各种危险,在更自然的条件下生活,应成为所有母亲的自觉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的教育是“手对手”,即温和而严格的教育;孩子长大以后,对他的教育应该是“肩并肩”,即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更好的交流。
同时,智慧的父母一定记住:
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现。无论他表现好还是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
只有你爱的是他的本质,你才能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坚定的站在他身后。
其次,张老师强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习惯于慢法养成,要尊重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即满足与尊重生命的本质需求,给孩子一个不亏欠,不恐慌,情感充分满足的童年。
在书中p79页开头有句话:好父母就是“既有知又无知”的人。
有知:用心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就能更好的成长。
无知:不要把孩子某些问题看得太严重,比如“笨拙”、“不足”等等,与其抱怨牢骚,不如相信天道酬勤。
是的,生命成长很慢很艰难,需要几十年的耐心,细心、对于孩子真的是急不得,误不得。
“急”会打乱内在的节律,使孩子陷入恐慌,不再相信自己。
“误不得”则意味着人的成长有自己的限制,错过有效期,也就是错过生命的最佳生长点。
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的方法和理念书中叙述得很清晰。关键的要点是:每个父母要牢记“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
作为父母,你学习过育儿知识,学着改变自己吗?你时常陪伴着孩子吗?你有没有因为工作忙而疏于与孩子的交流?
张文质指出父母只有先健全自己,才有可能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健全的人。真正的好父母,都应该有必要的育儿知识。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对孩子成长的责任感跟专业程度。必须要有担当,还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帮助孩子的素养和能力。
书中还有一句话给我们启迪:
任何一个伟大的儿童教育专家都是对儿童耐心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对话者。
所以说,教育儿童,做个“新父母”,其实就是回到一个学习者的立场上来。
健康的方式还包括这样一句话: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你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
“父母若不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言传”,就要在“身教”上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若连最起码得示范都无法提供,那孩子的早期教育将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育儿过程中的“健康方式”还包括这句:给孩子无限耐心的爱。
张老师反复强调“要尽最大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使他获得尽可能更多的温暖、安全、宁静”。
想要做个“新父母”,教育好儿童,其实,就是要回到一个学习者的立场上↑
所以,我一直期待,奶蜜盐新父母成长学院更多的是努力让更多父母回到“学习者”的立场上来。
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自然就会去做个陪伴者观察者和对话者。
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不一样的~
我们能做的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愿更多的父母能够走进读书会,一起共读,一起分享,一起做最专业的父母。今天的家庭教育要回归正道,必须需要父母们一起携手起来,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很多孩子的学业以及人生的麻烦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的盲目、无知和粗暴带给孩子一生的痛苦。
各位亲爱的父母,想要孩子成长得更正常、更健康、更快乐,你就应该更充分、更耐心的陪伴他,培育一个正常人需要的就是正常的生活。
【71期读书会分享提纲】不知为何,来到每周四晚上的线上场,就有种莫名的兴奋、激动又加点紧张。早早安定,吃饭收拾,摆好架势,换好衣服。泡上一壶陈皮红茶。崽点上香~这就是场的力量。强迫症,形式感,流程感,仪式感。
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倒腾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
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明天的自己一定越来越好。专业智慧通过今天如此这般的反复倒腾,定将愿景达成。
明天,读书会一批不断“开始坚持重复”的蜜友,或许,站在家庭教育分享台上,激情澎湃,生命影响着生命。
更多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庭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越来越好,即使不断呈现生成性家庭问题,随着不断地知识累积,经验的储备,共读的理解与唤醒,再大再多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明天,读书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灵动,越来越聚焦同频共振之人。
明天,读书会更多的呈现的是家庭式的共读场景。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书声琅琅。书香弥漫。
共读,唤醒家庭教育自觉。
这也是我今天分享的主旨。
一直记得,在阳光小学,我们做了第一期读书会后,一位妈妈欣喜的告诉我:和婆婆之间的带孩矛盾因为《奶蜜盐》的共读,竟然烟消云散。
原来,婆婆喜欢给宝贝穿很多衣服,而宝贝一不小心,就出汗而导致感冒。媳妇说了很多次,妈妈很不乐意接受。于是,共读张文质老师这句:家长的教与孩子的发育成长如果不同频,就会带来亲子矛盾和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应该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去年最后一期读书会,我们在蔚来中心举办。这期读书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庭成员共同出席。
这是父亲带着自己妈妈来到共读会场的照片。
这位特别优秀的医学博士听说有这么一个读书会,慕名而来。两口子都是博士,平日工作科研任务繁重~
但孩子五岁后,觉得问题逐渐多了,还得真正走进最适合他们的父母专业成长之路~
于是,特地换班来到现场,一家人都来了。
旁边的是他妈妈,从外地过来带孙子。他说,平日母亲照料宝贝生活,也得好好学学。
这位奶奶参加读书会后,特别有感触,她说,回家就抽时间把书看完。哈哈[憨笑] 奶奶退休前也是医生呢。妇产科医生。
特别感恩文督导不断分享奶蜜盐读书会文化给更多有需要的父母。(文督导也是医生。他清楚的知道,医生工作繁忙之时,更需要智慧灵动而专业的育子经验)
这是一大家亲子家族共读团队。
妈妈,妹妹,母亲父亲,姨妈姨爹,孩子幼儿园最好的玩伴的妈妈。
知道他们如此用心加入共读的意愿吗?期望整个家族因智慧家庭教育而更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期望孩子成长路上有个更【71期读书会分享提纲】不知为何,来到每周四晚上的线上场,就有种莫名的兴奋、激动又加点紧张。早早安定,吃饭收拾,摆好架势,换好衣服。泡上一壶陈皮红茶。崽点上香~这就是场的力量。强迫症,形式感,流程感,仪式感。
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倒腾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
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明天的自己一定越来越好。专业智慧通过今天如此这般的反复倒腾,定将愿景达成。
明天,读书会一批不断“开始坚持重复”的蜜友,或许,站在家庭教育分享台上,激情澎湃,生命影响着生命。
更多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庭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越来越好,即使不断呈现生成性家庭问题,随着不断地知识累积,经验的储备,共读的理解与唤醒,再大再多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明天,读书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灵动,越来越聚焦同频共振之人。
明天,读书会更多的呈现的是家庭式的共读场景。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书声琅琅。书香弥漫。
共读,唤醒家庭教育自觉。
这也是我今天分享的主旨。
一直记得,在阳光小学,我们做了第一期读书会后,一位妈妈欣喜的告诉我:和婆婆之间的带孩矛盾因为《奶蜜盐》的共读,竟然烟消云散。
原来,婆婆喜欢给宝贝穿很多衣服,而宝贝一不小心,就出汗而导致感冒。媳妇说了很多次,妈妈很不乐意接受。于是,共读张文质老师这句:家长的教与孩子的发育成长如果不同频,就会带来亲子矛盾和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应该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去年最后一期读书会,我们在蔚来中心举办。这期读书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庭成员共同出席。
这是父亲带着自己妈妈来到共读会场的照片。
这位特别优秀的医学博士听说有这么一个读书会,慕名而来。两口子都是博士,平日工作科研任务繁重~
但孩子五岁后,觉得问题逐渐多了,还得真正走进最适合他们的父母专业成长之路~
于是,特地换班来到现场,一家人都来了。
旁边的是他妈妈,从外地过来带孙子。他说,平日母亲照料宝贝生活,也得好好学学。
这位奶奶参加读书会后,特别有感触,她说,回家就抽时间把书看完。哈哈[憨笑] 奶奶退休前也是医生呢。妇产科医生。
特别感恩文督导不断分享奶蜜盐读书会文化给更多有需要的父母。(文督导也是医生。他清楚的知道,医生工作繁忙之时,更需要智慧灵动而专业的育子经验)
这是一大家亲子家族共读团队。
妈妈,妹妹,母亲父亲,姨妈姨爹,孩子幼儿园最好的玩伴的妈妈。
知道他们如此用心加入共读的意愿吗?期望整个家族因智慧家庭教育而更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期望孩子成长路上有个更良善的美好环境。有更好的同伴助力成长。
唯一的遗憾是,期望下期,爸爸一起参加!
这位妈妈是位优秀的英语导师。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读书会。
两位宝贝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共读分享律动,妈妈精彩发言后,宝贝们使劲位妈妈鼓掌。活出让孩子钦佩的妈妈,是他们的骄傲!
愿新的一年,阳光满路,温暖如初,事事如愿!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良善的美好环境。有更好的同伴助力成长。
唯一的遗憾是,期望下期,爸爸一起参加!
这位妈妈是位优秀的英语导师。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读书会。
两位宝贝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共读分享律动,妈妈精彩发言后,宝贝们使劲位妈妈鼓掌。活出让孩子钦佩的妈妈,是他们的骄傲!
愿新的一年,阳光满路,温暖如初,事事如愿!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不知不觉,奶蜜盐读书会72期了!
很兴奋,很欣喜,更有点激动。
一群人,不急不躁,默默的、静静地,就这样坚守、坚持、坚韧、坚强~
走到今天,既可算容易又可说真的不容易。
于是,一早开始,就想为72期来个小小的仪式感。
仪式感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活得很高级。
记得,《小王子》里说过: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而今天,此时此刻,我和更多的蜜友一起来个小小的、简朴或者热烈点的仪式感,是期望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行为赋予仪式感,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更期望因为我们的用心对待,更多的人也能收获到惊喜、浪漫、幸运和精彩。
仪式感能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走进读书会的快乐!
这个冬天,最浪漫的事是我们一起共读。
本期,我分享的主题是“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这句话来自《父母改变孩子改变》p77~p151页的章节。
阅读这一章节,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常的“健康的方式”?
张文质老师说:所谓的正常的方式就是一种人性的、身心都健康、全力以赴的、符合流行的一种方式。
首先要给孩子的生命以最健康的起点。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全面的幸福。人的孕育有亘古不变的节律与极为苛刻的要求,一旦出现差错,条件缺乏,保护不周都可能对母婴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与伤害。
远离各种危险,在更自然的条件下生活,应成为所有母亲的自觉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的教育是“手对手”,即温和而严格的教育;孩子长大以后,对他的教育应该是“肩并肩”,即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更好的交流。
同时,智慧的父母一定记住:
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现。无论他表现好还是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
只有你爱的是他的本质,你才能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坚定的站在他身后。
其次,张老师强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习惯于慢法养成,要尊重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即满足与尊重生命的本质需求,给孩子一个不亏欠,不恐慌,情感充分满足的童年。
在书中p79页开头有句话:好父母就是“既有知又无知”的人。
有知:用心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就能更好的成长。
无知:不要把孩子某些问题看得太严重,比如“笨拙”、“不足”等等,与其抱怨牢骚,不如相信天道酬勤。
是的,生命成长很慢很艰难,需要几十年的耐心,细心、对于孩子真的是急不得,误不得。
“急”会打乱内在的节律,使孩子陷入恐慌,不再相信自己。
“误不得”则意味着人的成长有自己的限制,错过有效期,也就是错过生命的最佳生长点。
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的方法和理念书中叙述得很清晰。关键的要点是:每个父母要牢记“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
作为父母,你学习过育儿知识,学着改变自己吗?你时常陪伴着孩子吗?你有没有因为工作忙而疏于与孩子的交流?
张文质指出父母只有先健全自己,才有可能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健全的人。真正的好父母,都应该有必要的育儿知识。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对孩子成长的责任感跟专业程度。必须要有担当,还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帮助孩子的素养和能力。
书中还有一句话给我们启迪:
任何一个伟大的儿童教育专家都是对儿童耐心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对话者。
所以说,教育儿童,做个“新父母”,其实就是回到一个学习者的立场上来。
健康的方式还包括这样一句话: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你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
“父母若不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言传”,就要在“身教”上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若连最起码得示范都无法提供,那孩子的早期教育将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育儿过程中的“健康方式”还包括这句:给孩子无限耐心的爱。
张老师反复强调“要尽最大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使他获得尽可能更多的温暖、安全、宁静”。
想要做个“新父母”,教育好儿童,其实,就是要回到一个学习者的立场上↑
所以,我一直期待,奶蜜盐新父母成长学院更多的是努力让更多父母回到“学习者”的立场上来。
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自然就会去做个陪伴者观察者和对话者。
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不一样的~
我们能做的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愿更多的父母能够走进读书会,一起共读,一起分享,一起做最专业的父母。今天的家庭教育要回归正道,必须需要父母们一起携手起来,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很多孩子的学业以及人生的麻烦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的盲目、无知和粗暴带给孩子一生的痛苦。
各位亲爱的父母,想要孩子成长得更正常、更健康、更快乐,你就应该更充分、更耐心的陪伴他,培育一个正常人需要的就是正常的生活。
【奶蜜盐读书会77期分享文稿】
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p43页主题是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
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条件,就需要好的学校;
如果没有好的学校,就需要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就需要父母特别地用心。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因为无论多好的学校,多优秀的老师,都 永远替代不了父母 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父母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和学习榜样!
每每读到这些话语,都不由自主的想到身边的一些好父母,他们把父母这个角色当成了职业,更理想的来说是当成了事业。在他们心里眼里手心里,把孩子培养成才,确实是一个家庭的事业核心之一。所有的收获,并不是由孩子的天赋决定的,而是由你的投入决定的。孩子成长的道理上,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成功一定是有它的理由的。
在我的朋友圈里,这么些年来,有一个这样的妈妈,用自己的善美与耐心和绝顶智慧,培养出了一个理想中的天使女儿。
这位妈妈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月亮姐姐“。认识她的时候,就被她全身唯美的装饰给惊呆了!
发箍、丝巾、裙子、包包,课堂上记录的笔记本,还有~
全是来自她自己设计后的定制品。当然,所有物品上的插图,全来自于她宝贝女儿的绘画作品。
也就是说,这位妈妈把孩子的作品全展示在自己身上了。
当然,我这仅仅是孤陋寡闻呢。
熟知她的朋友告诉我,不仅仅这些,在她家里,画室,亲戚朋友家,从墙上的挂饰到家里的沙发巾、盘子碗,再到杯子篮子还有门帘~
一切一切,无不都是女儿的绘画作品。
还不止这些。从孩子懂事开始,她就陪伴着孩子,不断的创意绘画,不断的做成各种生活用品,不断的分享传播赠送,更是不断的用作品参与各类慈善义卖活动,所有的作品义卖款项全部捐给有需要的人。
【转载宝贝女儿在咖啡馆举办画展的视频】
看,这就是这么多年妈妈带着女儿慈善义卖的一个小场景。有网友留言:
这是一个伟大的妈妈带着女儿儿子,自己手把手打造小天地,所有的产品都是来自女儿的手画[。很好的呈现了艺术和商业的碰撞,再上升到慈善捐赠,帮助弱势人群,这样的完美教育非常值得借鉴,我的月亮姐姐,您真的很棒!感谢园长妈妈的引荐,让我学习如何做个好妈妈。
是的,月亮姐姐是个把父母当成事业的好妈妈。她用这么多年的光阴,把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有智力缺陷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绘画天才,一个小作家,一个爱心慈善小天使。
张文质老师在书中写道:一位把自己智力平凡的女儿培养成清华大学高材生,后来孩子又到剑桥读博士的父亲告诉我,他和他的妻子都只读到高中毕业,“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有什么作为,我们的事业就是做个好父母。我们也没什么娱乐,我们的娱乐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上一代的不足,也可能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优势,当然,还得有父母的觉悟,父母的坚持才行。
【奶蜜盐读书会78期分享提纲】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2)
上期与大家分享了来自厦门的月亮姐姐的故事。每一位听过她故事的人都会无比感慨:月亮姐姐何止把做母亲当成了事业,她完全可以成为父母学校的优秀老师。典范,榜样,新父母楷模。
是的,做家长,也是一项长情的教育事业。一个把父母当成事业的人,孩子的教育不会差到哪儿去。即使你是个文化并不高的人。
张老师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举了两个例子,我记忆尤其深刻。
44页:只有高中毕业的父母,把自己智力平平的女儿培养成了清华高材生,后来,又考上剑桥博士。父亲说: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作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做个好父母。我们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我们的娱乐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上一代的不足,也可能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优势,当然,还得有父母的觉悟,有父母的坚持才行。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你读书的声音必须让我听得见”。
这是张老师老家的一位农民,没上过几年学,是位渔民。独自一个人带着女儿。早几年,女儿考到一所很好的大学。县里请她介绍育儿经验。她说自己没文化也没经验,对女儿只有一个办法,每天自己做饭,要求女儿在楼上读书一定让她听得见。天天坚持。一直坚持到高中。
也许教育孩子,这样的耐心这样的要求和彼此陪伴,比你讲很多空泛的道理都重要。
为人父母,无论怎样,一定把教育的责任收回到家庭,收回到父母身上。还要用正确的方式,耐心的管孩子。孩子总有一天能理解你的耐心。当他不理解时,你推着他走,当他理解时,他就顺着你走。
这两对父母的观点,对很多家庭应该都有启发。
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
那么,什么是事业?怎样才算好父母呢?
(百度关于事业的定义)
(文质老师关于新父母的100个信条)
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请问各位家长,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吗?你还会有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
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三、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讯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奶蜜盐读书会79期分享提纲】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足以改变孩子的人生。
无论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学校,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位置无人能够替代。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负责
孩子出色
《奇葩说》中,颜如晶曾说过一番话,让人记忆深刻: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最重要的陪伴。
然而,许多父母常常怕麻烦,图省事,把孩子交给学校,把问题推给老师。
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得了知识却养不成习惯,讲得了道理却训不成人格。
良好的习惯、读书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人格、长久的幸福感,是孩子在成长中必须具备的。
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家中帮助孩子一点点养成。
不要等到孩子出现问题,等到老师反映情况,等到孩子与你渐行渐远,才后悔莫及。
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图省事”,更不能“怕麻烦”。
世界上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麻烦,越耗费功夫。
父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更加用心,才能用你的“不怕麻烦”换来孩子的“真正优秀
今天你对孩子严格管教,明天他才有实现理想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我爱着你,但是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今天你对孩子严格管教,明天他才有实现理想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我爱着你,但是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奶蜜盐读书会80期分享提纲】
《奶蜜盐》以及《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都谈到母爱的陪伴与作用。特别提到“不够好的母亲”
类型。
那些不够好的母亲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一种是不愿意成为母亲的母亲,一种是不懂得如何做母亲的母亲,还有一种是人在场,但责任缺席的母亲,这类母亲往往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跟孩子的情感、言语、表情的交流以及身体互动,她都是缺席的。这是目前中国一部分母亲中的大问题。
相比而言,在孩子身边的“虚假的母亲”,问题更为严重。她想爱孩子的时候,就去爱他一下,她不想爱的时候,就回避不见,或者以工作忙碌为由,放弃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母亲是孩子成长最具自然属性的促进者,良好的母爱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健康成长,同样,母亲的缺席也会让孩子在“无知无觉”中留下心理暗影。
读到这部分,特别有触动。
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那么,作为好父母一定是要规避这三种表现的。
张老师谈到的“虚假的母亲”,我想,我们生活中一定比比皆是。包括我自己,每每读到这段,带孩子的过往就忍不住电影倒片般的回放。
我问自己,我是好母亲吗?我是虚假的母亲吗?我是孩子成长中最具自然属性的促进者吗?我是,我也不是。
之所以说不是,是因为,比起身边优秀的妈妈,我的差距真的大得很。
琦芳老师,是我们读书会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也是一个高档优质幼儿园的董事长、园长。认识她一年多来,只知道她的孩子很优秀,家庭很美满,事业也很成功。一直觉得她真的是上帝呵护的幸运儿。
如果不是上周她来长沙学习,我们相处相伴的时间机会多点,我还真的不知道,原来,所有的幸运美好原来都是与她的努力与用心不可分割的。
她真的是一位好母亲。大儿子在长沙读金海中学。孩子周末休息日。他们两口子往返十多个小时奔波在遂宁和长沙之间。
周五,我们有个很好的聚会沙龙。正聊到兴致处,她说:不行,我得回家了!周末下午开始,陪伴孩子是雷打不动的规律。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违反这个原则。哪怕是再大的赚钱机会,也不能错失陪伴孩子的亲子时光。
太佩服啦!如果是我们,因为活动的魅力,因为朋友的挽留,因为~我们真的会破了规矩。但,她真的是把陪伴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当然。还有更多细微末节的陪伴小故事,让我无限感慨。
今晚主持人李芳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本是一个不愿意露面和发言的人,但为了孩子,我真的豁出去了!我竟然敢陪同她一起走上主持人舞台。
多么伟大而敢于牺牲、挑战自己的好妈妈!为了陪伴孩子成长,和女儿一起练习主持、一起学习会歌,还有更多的一起成长。
还有秀娟妈妈、小苏苏、今晚主分享的贞融老师,包括成长型妈妈海思老师等等蜜友,都是张老师笔下的好妈妈。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期待听到更多好父母的故事。
【奶蜜盐读书会81期分享提纲】
“母本”很重要,范本更重要
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什么办法能够使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得更好呢?
结合张文质老师谈到的这几点,我今天与大家聊聊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之5:家庭里的生命合伙人。
是的,很多年前,我在讲家校之生命合伙人时,就想过这个话题,家庭之生命合伙人,我想有一天,我要好好研究和分享传播家庭之生命合伙人文化和意义。
生命合伙人:在生命的道理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合作的人。
顾名思义,生命中的合作伙伴。
那在家庭中有谁呢?
父母孩子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甚至包含大家庭中的保姆和亲人。
为什么说是合伙人呢?
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成为最理想的自己。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学业第四,合群第五。
还有皮肤黝黑,牙齿洁白,眼睛明亮,浑身有劲。
如果有一个人把学业放到第一,那目标不清晰,合伙结局不会理想。当然,爸爸带孩子打篮球、跑山露营,妈妈或者奶奶怕晒黑,怕蛇咬~那合伙人也难最终达成目的。
其实,很多家庭中都会遇到心没往一块想,劲没往一处使的尴尬局面。
最好的办法就是合伙人制度的形成。
当然,在共读的基础上开展:重建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文化。
比如:爸爸不回家,共读p43“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
56p”全家一起吃饭,孩子更优秀“
p61“孩子,爸爸非常爱你”
p71“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
通过合伙人之间的共读和家庭文化、制度的形成,达成共识:
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我们很多最重要的时间,不是和家人在一起,不是和孩子在一起。其实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不需要你讲多少大道理,也不是你带给他多少礼物和财富,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自然而然的在他身边所做的示范,你耐心的理解他,倾听他,陪伴他。要知道,孩子成长的秘密,很多都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无论你去哪里谋生,你一定要带上孩子”
要把带上孩子去打工变成一家人共同的信念,变成一家人生活的勇气和责任,特别作为长辈,不能一句话“我帮你们带”就放任年青父母该履行的“好父母”责任。并告诉他们并积极支持他们“再困难也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张老师一再呼唤:外出谋生的朋友,无论具体的生活有多么困难,也一定把孩子带上。因为对家庭而言,孩子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最大的抱负和希望所在。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阶层流动”。要改变家族状况,孩子的未来,教育一定是最主要的途径。
今天社会,我们见到太多被孤独、无助,疏于管教、缺少疼爱毁掉的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乃至学校社会想补救一切都已太晚。
关于“生命合伙人”今天还只开了个头,还需未来大家一起探索,一起分享。
【奶蜜盐读书会82期分享提纲】
三月,本是一个温暖明媚百花齐放的日子,但种种无法预测的事情来临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会莫名的感到丝丝寒意。无论怎样,愿你我内心波澜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
上期与大家聊到生命合伙人,特别是家庭合伙人的一些初步的概念和自己的思考与践行。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特殊时候家庭合伙人的生存方式。
还记得张文质老师在《奶蜜盐》开篇序言第一句话: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面临新的挑战——他们生活在一个情感更脆弱、问题更复杂的时代。
是的,有些事,是我们过去好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和家庭每一位成员都在面临全新的挑战和面对。
比如,疫情,比如,各类资讯铺天盖地,好的,明媚的、灰色的,甚至令人难以接受的~
翻开《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篇章:
用未来的眼光看孩子,他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独处能力等等,培养孩子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控制的能力。
长大是为了最终分离。父母爱的本质,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也要相应的成长。
比如,疫情下,提前给孩子进行隔离或分离的教育和模拟训练。亲子游戏般的开展。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让孩子一直停留在我们老鹰护小鸡的状态。心智成熟的父母往往做到防患于未然。他们会在特定的年龄及时给孩子断奶。他们懂得,爱孩子就应该期待孩子变得独立,更有责任好,能够自由的成为自己。
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对孩子成长来说,任何父母都不能包办到底。如果不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父母无法陪伴他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孤立无援,措手无策。
除此之外,疫情下的生命合伙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携手共度难关,充满期望,充满信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谢斌说:慢下来,静下来。享受慢生活,享受极简生活。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在,哪怕发发呆,也都会有收获。不要纠结浪费了多少天,长胖了多少斤,孩子耽搁了多少学业。什么都不重要。一家人在一起很重要。健康平安最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最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在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无论父母还是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焦虑不安,甚至惶恐担忧?特别是孩子。疫情下隔离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要比大人大得多。做过问卷调查,孩子们最大的渴望就是回到正常的生活。这是所有孩子最热切的愿望。孩子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
所以,这个时候,生命合伙人陪伴的意义可想而知。我们不仅要有敏感的觉察,还要有倾听孩子的耐心,陪伴他们的用心。首先,父母心态的平和和遇事的理智以及阳光的心态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除了依然给孩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更多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建设者心态和孩子家人共处。共同度过最困难的时光。
共同生活是前提。家庭生活的质量本身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质量。父母在身边,就是最好的安慰,最好的鼓励。
当中,最重要的一点,父亲不要缺席。往往父亲的缺席,家庭更容易有焦虑感。有责任感的父亲会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担当起本应父亲该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亲要成为家庭生命合伙人中的首席教育长官。“养不教父之过”就是这么来的。父亲五项工作职责:养家糊口;给孩子家庭安全感;归宿感;孩子成长的生命导师;孩子生命的榜样。
总的来说,家庭生活正常,孩子的生命状态就会正常。
这几年的坏消息尤其多,我们充分体会到「无常」之苦。疫情仍在反复,战争阴云不散,再加上空难……每天生活在这些坏消息里,我们感受到的压抑、无助和创伤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展成一种叫做「政治性抑郁」的情绪病。
1. 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
意识到你的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跟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学会辨别并且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抗拒它。
2. 控制你的手机使用时间。
社交网络上繁杂的信息是人的压力来源,你当然可以关心时事,但不必频繁地刷信息。你可以给自己设立一条规则,比如每天在起床后和睡前的半小时内集中查看资讯,其他的整块时间可以更好地利用。
3.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确定感。
周轶君在《圆桌派》节目中说,焦虑的反面是具体。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可控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确定感。比如,你可以更主动地规划每天的To-do-list,安排一些事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你可以每天允许自己做几件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吃你想吃的东西,或者上网购物,和喜欢的人聊天,毕竟人生已经这么苦了,还不得给自己安排点甜头?你也可以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尝试一个新爱好、学习一门新语言。
4. 深度的思考和阅读。
网络中的碎片化信息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浮躁,需要安排一些深度的学习和阅读,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你可以学习一门网络课程,听一些讲座,或者阅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让自己更加从容,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也会为你推荐几本提升认知、缓解焦虑的好书。
5. 多跟真实的人接触。
将太多的时间花在网上,可能会失去一些奇妙的际遇。多跟真实的人接触、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会让你更容易感觉到美好,也能获得更多心理上的支持。
6. 把眼光放在更加积极、你能够改变和创造的事情上。
我们之所以感到无力,是因为坏消息中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或扭转。你可以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到你能改变的事情上,通过行动去缓解焦虑。加缪在《鼠疫》中写道:「确实性就在那里,在每日的劳作中。其余的一切都系于游丝,系于微不足道的举动,不可在这里面恋栈。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关键。」
最后想与你分享两句话。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说:「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东西,赐予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刘擎老师曾说:「以强健的精神和清明的思想,直面这个没有绝对凭据的世界。」
希望我们都能够对未来保持理性的乐观主义,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K型时代:先站住,再站高,先活着,再活好。吴晓波
【奶蜜盐读书会83期分享提纲】家庭合伙人的共识
家庭生命合伙人共同的目标,孩子培养好,家庭生活更有质量,更温馨和谐,更明媚向上。
那除了前面讲的建设好的家庭文化,高质量陪伴孩子,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就是提升孩子生命成长的质量以外,还要注意什么?
家庭合伙人之间的共识。
最近疫情又开始猖獗,有父母特别头疼的是,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收个学校要求的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码,老人都不配合。甚至孩子的管教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奶蜜盐》(p167)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父母要有权威,如果父母没有权威,所有的教育都是无效的;家庭要有共识,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要尽可能避免各种混乱的干扰,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
也就是说,首先,夫妻双方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明确一个基本原则:每一个孩子应该由他自己的父母来养育。如果一个家庭三代同堂,还是老一辈当家,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好的家庭生态,它会使得第二代的精神始终无法独立,进而又会影响到第三代的健康成长。
家庭合伙人中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得不到最好答案或者解决方法的时候,最好的原则是:我们要更多的站在孩子成长的一边。
怎样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父母需要成长。不仅仅身体的成长,心智成熟成长。通过亲身陪伴孩子成长,成长是可见的。
长辈照看孩子一定存在很多弊端。
父母要尽可能独立地教育孩子,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孩子的父亲要多从中斡旋,与上一辈达成共识:不干预孩子的教育。
有些时候,不是说长辈不能教育孩子,只是,客观的说,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他们会觉得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可爱的。都是能够接受的。不是说他们无原则,而是与年龄有关。人到了45岁以后,眼窝就变浅了,很容易被感动,更听不得孩子哭声。很多时候,一听到孩子被批评教育,就出来阻止。俨然孩子保护伞。
长辈的生活习惯包括他们的精力能力也决定了他们的缺陷和不适应。
很多时候,家中长辈协同带人,甚至承担所有教育责任,一是强势威严,二是儿女工作忙碌,三是子女贪玩丢包袱~
第一种情况,张老师提醒:无论怎样,要争取孩子的教育权,哪怕有时候家庭里会出现一些不愉快,也不要轻易后退。更不能推卸父母的责任。
三代同堂的家庭很多,长辈们尽可能的享受天伦之乐,父母们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承担起教育的主权利。“家和万事兴”,努力创造和谐理想的家庭关系。
当然,如果双方分歧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借助外力,包括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读,以便达到共识共育。
需要强调的是,当家庭育儿矛盾发生时,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
怎么说呢?有妈妈经常反馈,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很难听进自己的话语。总认为,培养了那么优秀的儿子,经验一定比媳妇强。这个时候,就需要父亲担当起沟通和协调的责任啦。
越是容易发生矛盾的家庭,父亲越不可退缩或者唯唯诺诺。甚至,父亲的角色担当更为重要。父亲担当越多,使命感责任感越强,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行,例如果敢坚韧、勇于探索,积极向上,这些都会来自父亲的范本教育。
我们常说的“男主外,女主内”,更科学的来说,就是“母亲帮助孩子形成丰富健全的情感世界,父亲则促进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按照张老师的话语:说得更直接一点,父亲不缺席,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