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华 重庆璧山
所谓理答,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和处理,这几乎是课堂中的必备要素。看是平常,却暗含玄机。
一、对,对在哪里
“你真棒!”“你回答得实在太好了”这样简单的肯定方式用得太多,学生也会疲倦,耳朵也会自动“屏蔽”,越来越激不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可以用提升肯定,深层地揭示“对在哪里”,对学生的回答内容和方式进行评价、概括和提炼。
例如:
师:“你能关注到标点符号,读出停顿,真好!”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句子的意思,了不起”。
二、错,错在哪里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只是简单否定学生错了,更需要探索错的原因。
例:一位新老师在执教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内角和》时,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4个三角形,让小组合作用量一量,或者折拼法,或者撕拼法来测量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展示交流环节中,一个小组就量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5度,而不是180度。
生:我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185度。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其他生:不同意,是180度。
师:对,应该是180度,我们下次在测量的时更加仔细哟。
这组学生很不好意思的回了座位。
课堂本来就是学生试错的地方,出现185度恰恰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探究,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再次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测量中误差是客观存在,这正是引出误差的文化的好时机。
三、升,如何提升
学生的回答常常是离散的,需要老师追问,甚至是连续追问来使学生提升。
例:
师: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
生:北戴河
师:能说完整吗?
生:我去过北戴河
师:好极了
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美丽的上海
师:瞧,添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
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很好,能换一个词,你还会说?
生:我去过……
吴琳老师把导入的谈话变成了一个渐入佳境的小型语言训练, 每一次理答就是一次提升。首先是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接着提升到抓特点把句子说完整,再次提升到运用多个词语抓特点把句子说完整,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四、听,如何倾听
传统课堂上,老师们常常已经有了预设,提问也只是在等待那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一旦答案出现,这一回合就马上结束,进行课堂的下一个流程。老师明明有倾听的眼神,点头的回应,但心里只想等答案。真正的倾听,是去思考学生的答案: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五、织,如何联结
智慧的老师常常不是和某一个学生一对一的互动,而是织一张大网把课堂上所有的的人联结起来,不断激疑,共同思考,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