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妙引导 课堂绽异彩
——河南省优质课《狼》课例亮点感悟
新乡市获嘉县教体局教研室 贺桂芳 13781961161
2017年河南省优质课《狼》的展示,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争议。河南省中小学教育专家丁亚宏老师说:“如果我们的课引发了老师们的强烈反响,哪怕是争论,哪怕是思考,其价值远远大于这一节课的展示。”现就这节课的亮点谈谈我的思考。
神妙范读
用声音感染学生,让范读成为课堂的润滑剂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初识文言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是枯燥的是晦涩的,文言文课是沉闷的是无趣的。太多的文言课堂由诵文、析词、译句、默写等机械的程序组成,如一潭死水。何况课文中描写的蒲松龄时代的真狼,学生很难穿越啊,远古的背景给原本枯涩的文言文课堂更是增加了难度!
这节课吴老师神妙的朗读点亮了学生昏暗的心灯!惊艳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用河南省教育专家王娅老师的话就是:“老师读得很有光彩!让人如临刀光场景!”确实,吴老师的诵读让所有的字都跳跃了起来,她不是用技巧,她是用心站在文字里!用心投入,朗读就有了灵魂!原来:文言无枯燥,最怕用心读!吴老师的朗读变最远的距离为最近的咫尺!吴老师每读一段,都要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听读中,看到了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回答:“我听到了,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我听到了,一狼停下了,一狼还在追”,“我听到了,屠户很紧张,狼也怕屠刀”,“我听到了,屠户杀狼,发现诡计”。在此基础上,吴老师又引导学生:从屠户角度概括故事情节,从狼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让学生初步认知了文言小说矛盾的双方。这是教学的第一篇章,老师神妙的读,引发学生入境的听,从而感知了文言文的“文”!
妙计译“言”
学习文言文,要“文言并重”。吴老师在指导学生翻译时,又给以妙计,让学生先默读,给出方法:一气呵成,遇到疑难快速标注,不停留,不回读。这和第五单元提示对语文要素学习的要求是一致的:“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然后提示学生用以下妙计解决疑难: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推测、请教同学和老师。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习惯,这里的“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注重了培养学生尊重文本意识,让学生从七年级基础阶段就明白:顺着语言的“藤”,找到答案的“瓜”,这就是很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而“推测”正是教材“预习”提示的体现:“不懂的可以猜一猜”,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提倡:“要连蒙带猜的读,要连滚带爬的读”,这正是缓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啊!“请教老师和同学”恰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途径!
老师妙计的设置,落实了部编教材的编写特色,契合了课标精神。妙计的指引下,疑难词“苫蔽成丘、眈眈相向、犬坐于前”“意暇甚”注释里找到了;困难句“方欲行”、“顾野有麦场”在同伴的互助下明朗了;重点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在师生对话中清亮了。
灵妙趣读
探究这篇文言小说主旨时,吴老师果断拎起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让学生找到文中写狼狡诈的句子,趣读互评。“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狼狡黠的句子学生找出来了,吴老师出彩示范了“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把表现狼狡黠的关键词“甚远”拖长音读,学生的掌声自觉响起来了,吴老师说:“我是把自己当成狼了啊”。台下学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即,学生如狼般的趣读灵妙了课堂!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趣读中,感悟了狼的形象,培养了文言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这里,老师不惜把自己比作狼,学生甘愿当做狼,兴奋处,有两个学生还发出了狼的叫声!这叫声,其实呼出的是热爱,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老师的热爱,对文言文课堂的热爱!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置身情境中朗读,这是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这时,朗读已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快乐行为!学生妙读精彩不断,让台下听课老师顿释:原来,文言本就灵动,只是差了老师的妙引!
妙句补白
根据文言小说简约、留白、语言富有张力的特点,吴老师在学生读通文意、理解狼的形象基础上,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二度创造,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联系上下文,揣摩狼的心理活动,为什么狼不敢前,他们在想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段两狼的对话,同桌合作完成。此处小练笔,和教材提供的教学支架——积累拓展五的训练目标是一致的:“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吴老师每处教学细节都在落实部编教材编写意图!都在落实学生语文素养!
此问题抛出,在师生情景共读后,学生妙句纷呈,且看一组:
“看来这个家伙一时不好收拾啊!”
“我有办法了!咱们给他来个调虎离山计”
“什么?”
“我在前面迷惑他,你从后面打洞,趁他不备,我们一起撕咬他,这下我们就有大餐了”
“哈哈”
再看一组:
“上吧,咬他!”
“别急,他手里有刀,小心劈死你!”
“那咋办,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想吃大餐,就得像我一样想多点,我在前面装狗装像些,你在后面打洞偷袭他”
……
学生所写内容紧扣语境,学生展示的口气像极了狼!五组学生的妙句,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这二次小创作,是老师和学生共舞,是学生和文本共舞,也是师生和狼共舞!
妙用经典
课堂接近尾声时,学生兴味正浓。这时,吴老师趁火加温:“同学们,为了进一步了解蒲松龄文言小说,我们课下阅读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成绩就不会差”。部编教材编写特色之一就是:三位一体,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共同实现学生的海量阅读。吴老师在完成课堂教读任务的同时,兼顾了三位一体这一阅读链,妙用经典,让学生课下继续对文言小说升温,由单篇阅读导向整本书的阅读,遵照了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建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一堂课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吴老师这节课,巧妙引导尺水兴波,激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让文言文课堂异放光彩!
(说明:此文如果能发表,请注明:本文系2017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研究》(JCJYC17010723)研究成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