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丧,没什么精神,是秋乏吗?
有的人喜欢社交,有的人喜欢独处。
喜欢社交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热情,要满溢出来,忍不住要与人分享,并从中收获幸福与满足;另一种是觉得一个人索然寡味,需要从别处获得乐趣和能量。
而喜欢独处的人就是一种,他需要从安静中疗愈,从内萌生出力量。
而我的情况是,在社交和独处之间切换。感觉疲惫的时候,则单独活动,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或者干脆窝在沙发上看看老电影。
最近因为忙装修的是,感觉精力供应不足了,看见手机微信里的那么多红点,就感觉到一股压力,像是迎面扑来一股嘈杂的噪音,夹杂着街头巷尾的鸡毛蒜皮,裹挟这奋勇拼搏励志鸡汤,还有各种热点事件以及蹭热点文字……手机作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已经挤满了各路神仙妖孽张三李四。基本上是,你抬头能看见的世界,低头从手机里能看到更多。
新闻头条倒是永远不缺题材,刚过了疫苗事件,又来了滴滴,而且是半年内第二次踏上风口浪尖。大众的注意力被收割的一波又一波,口水喷的一次又一次。但是照样,每一次天大的事,过几天就忘,大家都是知道了开头,却不管结尾。不知道在这样的舆论事件反复刺激下,大众的神经会不会越来越大条。
最近从武志红的课里,听到一个词“攻击性”,挺有意思的。
原来攻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婴儿也有攻击性。但是“攻击性”不等于“破坏性”,攻击性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才会转化为破坏性。
攻击性等同于一个人的活力或能量,我们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意志的时候,活力和能量也在向外传递。如果这股活力与对方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则自己会变得更加热情,更有活力创造力;如果我们的意志被对方拒绝,被否定打击,则我们的攻击性就会以牙还牙,甚至更糟,变成黑色力量,转化成破坏性。如果破坏性对外发泄,则可能不友好、暴怒、反社会;如果对内发泄,则会伤害自己,导致抑郁或心理问题。
所以说人的魅力源自于攻击性,或者说侵略性,但是如果攻击性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就会反受其害。
今天写的有点杂,无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