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晳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式,很多刚接触到三晳的人都感觉三晳太难学了,搞不清楚三晳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下面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学习三晳需要哪些预备知识?
三晳从易经的理论演变而来,若是懂一点易经有助于理解三晳。但是,三晳已经脱离了易经的框架,因此易经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学习三晳的必须。而且现在我们演绎的三晳是向俗而立,力求通俗易懂,易学易用,所以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预备知识。
学习三晳的最佳年龄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小逐渐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越来越丰富,渐渐地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其实是一种固化,而一旦固化,就很难更改。所以学习三晳是越早越好,也越容易学。很多人感觉三晳难学,其实并不是三晳难学,而是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很困难。
人很容易先入为主,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之后,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认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结果是必然的。凡是碰上不符合自己思维的,就直接排除或否定掉,因此也就很难突破原有的智慧境界。即使偶尔有一些新的感受,但仍然还局限在原有的格局中。
三晳是人类开启智慧的思维方式,而之所以能开启智慧,是因为三晳无所立,或者说立于无,不是立于有。若立于有则顾此失彼,立于无则无所不应。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孩子,他的思维如同一张白纸,这时他的思维就是无。而一个成年人则要忘掉或者更改已经形成了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学会三晳思维,这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开始运用三晳?
三晳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与用是一体的,并不是要先学到了某个程度之后才开始运用。
一般地,明白了下面这些简单的内涵,就可以开始运用三晳了。
三晳由生成规律、对待规律、变化规律这三大规律组构而成,其中:
生成规律阐述万有的产生和形成;
对待规律阐述万有的对应和相待;
变化规律阐述万有的变动和转化。
这是我的理解。若是学习陆锦川先生讲授的三晳,或者是从自己理解的三晳开始入手,那也是可行的。这三大规律的内涵,需要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地深入和完善。所以不要在刚开始学习三晳时,就给三晳下一个定义。因为三晳是活的,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定义。所有的内涵都因学习者而定,可谓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繁者见繁,简者见简。在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都可以展现和运用三晳规律。
学习三晳有何捷径?
三晳是一门新学问,所以学习三晳的方法也跟常规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常规的方法是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但对于三晳则不能停留在学习上,要想深入,必须参悟未知;要想透破,必须否定已知。因此要注意下面两点:
第一,浅学深悟;
第二,否前定后。
为什么要浅学深悟?
向别人学来的是知识,自己参悟出来的才是智慧。若一开始就学得太深,那就很难圆活起来,在运用时也就不能灵活自如。而且参悟三晳,要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后三晳。如果后人照着前人讲的去学,那不可能悟得很深。学是落在浅层次上的,悟才是深入三晳的方式。
第二是否前定后。不论是学来的,还是悟出来的,都要否定掉,然后才能更进一步,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新的执碍。例如,有些人明白了对待中的相对之后,就运用相对去看待一切,于是感觉一切都是相对的。诸不知相对是从绝对而来,没有绝对哪来相对?否定不了相对则就执著在相对上,相对就成为了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