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大宗师一篇中,借用了一个修道人的嘴巴传道,他说,“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先结合上下文,看一下这段故事。
南伯子葵问一个女道人:“我听说您已经有相当大的年纪了,但是您看起来,皮肤那么的光滑,面色是那样的红润,像十七八岁一样,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女道人回答:“这是我学道的缘故。”
南伯子葵又问:“那我可以跟您学道吗?”
女道人回答:额,不可以!你不是学道之人。你知道卜梁倚吧,他是是可以学道的因为他有圣人之才,但是呢,他还不懂得圣人之道,所以我去教他。
你现在看他,已经是个得道之人了。那是因为只有把圣人之道,告诉有圣人之才的人,他才能听得懂,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一开始我还有所保留地教卜梁倚,告诉他一些道理,没想到三天之后,他就明白了天下大道,把天下看清了;我又继续教他一些道理,七天后,他就明白了世间万物一体;
明白了万物一体,继续教他,九天后,他已经能看破生死了;看破生死后,紧接着就到了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后就接触到了道的奥秘;体悟了大道后他已能超越古今,最终他达到了那不死不生的最高境界。
想要达到那长生不死的境界,只有“杀生”,生是什么?升起的念头,欲望,贪念等等,只有让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浪费那不必要的精力,这样才能减少精气神的耗散,才能够长生长存。
念头是什么?他表现为聚集,形成,冲击,消散。时时刻刻都有念头的升起和消失,但当一念升起时,我们没有及时地分解消散掉,那念头就会聚集起来,形成一股洪水猛兽,冲击你的头脑,让你变得昏昏沉沉后再次消散。
人的心中有时会无端地升起一些怨念,当你回想时却找不到怨念的起点,这种无根的妄念是人们痛苦的根源,所以佛家道家都提倡“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
现在再学一个名词“撄宁”,庄子说,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什么是‘撄’?
‘撄’有缠绕,纠缠,扰乱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置身于纷纭变换中却不受干扰。《道德经》上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撄’还可以是婴儿,婴声,像婴儿般宁静,一尘不染。《道德经》上也说“复归于婴儿”,“涤除玄览,能如婴儿乎”。
哪种解释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