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烊2019年的第2篇原创文章
你有没有这样的状况,非常努力认真的看了很多书,但是合上书本以后过几天基本就忘了。很多大咖都说读书的好处,多读书怎样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可是到自己这感觉却没什么变化,即使读了很多书,生活依然照旧,没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好好学习》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临界知识。
1
什么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这里最重要的是深度思考,这是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原因。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只追求数量,没有追求质量,比如很多人每年都给自己制定读多少本书的计划,然后就拼命的去完成这个指标,从来没有仔细的思考一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哪些方法可以借鉴,改正自己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追求读书数量,没有深度思考,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这样的读书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达到改变命运的地步。
所以提升认知深度很重要,而提升认知深度的关键就在于临界知识,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的模式,从而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
临界知识更容易在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科学里,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等学科里面发现。因为临界知识的核心就是用更加可靠的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所以在可靠的知识学科里容易找到临界知识。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数学和物理学等专业的学科里,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才能发现临界之知识。答案当然是“不”,相反我们要学习的反而是这些科学里最基础而重要的规律,这样的规律适用面才广。
比如,数学里面的复利,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规律,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它当作应用在投资上的一种数学模型,F=P(1+i)^n,F代表终值,P代表现值,i代表利息,n代表计息期数,从这个公式我们知道,今年存1万元,利息是10%,利滚利存20年以后,我们就有一笔不少的钱了。这只是复利的基本应用,如果我们能看透复利的本质,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可以用到复利原理。
复利的本质其实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虽然前期可能看不出明显差异,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比如公众号的文章,只有写出好的有用的文章,才会有更多的读者阅读,有了更多的读者阅读,就更能鼓励作者写更好的文章,长此以往,这个作者的写作能力会越来越好,读者也会越来越多。当然,前期可能即使写了好的文章,阅读量也不尽理想,但是只要坚持不断地写出更好地文章,触发到临界点后,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临界知识就是像复利这样的知识,它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知识,它是一些通俗易懂,普遍适用的知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度思考和应用这些临界知识,这样我们的认知就能得到提升。
2
具体应该怎样去寻找临界知识呢?
1.首先,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才会付出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钻研这个领域,才能更容易发现普遍适用的临界知识。
比如,我最近对投资理财非常感兴趣,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从很多书中学到了,投资股票时要做到别人疯狂时,我恐慌,别人恐慌时,我勇敢,在股票投资时,股市大涨,人人疯狂的炒股时,我们要小心谨慎,见好就收,不能随波逐流,因为牛市不是持久的,总会慢慢向熊市迈进,而在熊市,人人谈股色变时,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加仓,在低点买更多低估的股票,等待牛市到来,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其本质是做事要深度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这个原理不仅仅适用于股市,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比如,在荣誉功劳面前,很多人争抢邀功时我们适时退让,面对一个有挑战的项目,很多人畏惧不敢接手时,我们勇敢的接手尝试,这样将会给领导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提高我们在领导内心的地位,更有利于职场的发展。
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会归纳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就很容易发现很多对我们有用的临界知识。
2.当我们发现了临界知识后,还要去寻找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找到重要的结论是怎么来的,这样我们就能对这个结论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有更清晰的认识。比如我们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大多数人学习它,可能就是记住它,部分人可能会付诸实践去做,但是很少有人去了解这个定律的原始出处是哪里。
根据《好好学习》这本书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其实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小提琴手的研究。他把学习小提琴的选手分成三组,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学生只是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被认为永远达不到专业水准,他们以后的目标可能就是做一个老师。
埃里克森跟踪观察这几组学生发现,到20岁的时候,卓越的练习者已经练习了10000小时,比较优秀的练习者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稍微差一点的练习者只练习了4000小时。
由此得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只要训练够1万小时,每个人都能成为专家。但是后来埃里克森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这个理论根本不能站住脚,单单只靠勤奋和努力练习1万小时根本不够,真正重要的是1万小时背后的刻意练习,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即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以了解临界知识的原始出处很重要,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临界知识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更好的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
3.掌握临界知识后,我们还可以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即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用更底层的知识来解释新学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比如前面我们知道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很重要,但是为什么重要呢?从生理学上来说,学习知识和行为的密切性与对应的神经链强弱有关,神经链越强,掌握学习越牢靠。而要强化神经链,就需要反复训练,这一点巴甫洛夫的实验做了很好的证明,所以可见持续高强度的练习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样的解释思考,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万小时定律以及它的适用范围。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更高层的知识,这是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关键步骤。
4.有时候,我们对一个领域的解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这时我们可以想办法寻找或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在不断的推翻验证,反思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临界知识的掌握也会越来越牢靠。
以上就是我们学习发现临界知识的过程,其实说白了,就是把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方法引入日常生活的决策中,虽然刚开始做真的很难,但是只要坚持不断训练,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好好学习》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怎样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还介绍了很多重要的临界知识,比如前面提到的复利,它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知识,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很多场景中,复利的关键就是坚持,只要坚持不懈的用正确的方法做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会达成目标。
除了复利外,本书还介绍了黄金思维圈,即why-how-what的思考方式,遇到一件事情我们要首先思考为什么,知道为什么后再思考如何实现目标,最终付出行动做事。
黄金思维圈最基本的应用就是遇到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的思考问题,通过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就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有深刻的洞察力。
做一件事,当你只停留在what层面思考时,那么你的答案永远得不到创新,你的能力也没有实质性进步。
比如,我们公司有一个参加工作2年多的员工小A,虽然平时表现也挺好,能快速及时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但是在职位提升时,领导还是毫不犹豫地就将他给PASS掉了,因为他工作时从来不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只是一味地执行,在领导看来他只是一台执行机器,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进公司两年来工作技能没有实质性地增长,不能承担重任。
最终领导选择了小B,小B虽然参加工作才1年,但是在执行领导分配的任务时总是先弄清楚为什么,找到相关的规范,并且牢记,虽然完成任务的速度不是最快的,但是她总能保证任务的质量,而且犯过的错误不会再错第二次,让领导特别放心,最终委以重任。
小A和小B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小A思考问题时只停留在what层面,只知道去做,从来不问为什么,不总结思考,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平平的职场路,而小B做事时知道先从why思考,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更加高效高质完成任务,这样抓住问题实质做事,才能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黄金思维圈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强大的思考工具,站在why层面思考问题,才能激发更多的how创意,才能更好的做好一件事,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秘诀。
除了以上介绍的临界知识外,《好好学习》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临界知识,比如进化论,可以教会我们要拥抱环境变化,在大环境下学会顺势而为;概率论可以让我们选择不断地投入到成功率最大地事情当中,减小走错路的概率;构建安全空间,可以避免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
《好好学习》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个人成长学习书籍,其中的很多概念方法让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在读书学习时我们不可能记住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要学会提取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或者几个普遍适用的临界知识,并且深度思考然后应用到工作生活中,这样就能快速成长。所以不必纠结于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要着重考虑读完书后我们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目标,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