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义马新区互加教育工作总结
一、结缘互加解困境
义马市新区中心学校下辖3个学校(第四小学、第五小学、千秋学校)、4个教学点(廿铺 、梁沟、付村、石门),属于农村小规模薄弱学校,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师资匮乏,教师年龄老化,缺少体音美教师,部分学科开不齐;教法陈旧,点校分散,不便于集中教研。特别是随着义马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家长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到市区学校上学,享受优质教育,造成各个教学点的学生大量流失,留下的孩子,大多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到真正的教育均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尝试了一些办法:让3个学校的教师到教学点支教,但3个学校的教师也不富余,感觉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让体音美教师送教,虽能让学生上体音美课,但无法保证教学的持续性;招聘代课教师,不能保证专业对口。以上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如何发展才能走出困境?一直困扰着新区教育人的心,要想找到一条新的破解之路,突破困境,必须另辟蹊径,借力发展。2017年新学期伊始,我们因农村小规模学校互加教育联盟群,认识了沪江CCtalk,并从此与互加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迎风而上扬起帆
2月22日上午(周六),在王新仓校长的带动下,新区中心学校机关人员和区属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怀着对CCtalk这一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诸多疑问,聚集到一起摸索、探讨CCtalk有关知识和技术运用,大家认真学习软件下载,积极探讨今后工作思路,拉开了新区互加工作的序幕。
刚开始,新区各学校在互加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穷”指硬件设施缺乏,没有录播设备,缺少话筒、笔记本,网络信号也不给力等等。“二白”是知识和技术方面,CCtalk平台、双师课堂,怎样直播,如何助教等,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就是空白。另外,多数人习惯传统教法,对这种新鲜事物并不认同,存在畏难情绪。面对困难,新区中心校上下没有望而却步,而是迎难而上,强力推进。硬件方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了中心校拿出一部分,区属学校拿出一部分,建造了2个录播室,购置了有关设备,升级了网络,大大改善了各校的录播条件。技术方面,通过教师自学、骨干引领、研讨交流、边学边干等方式逐渐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
特别是,3月底王新仓校长亲自带领千秋学校董桂英校长、付村学校王继仓校长随三门峡代表团赴深圳学习取经,并有幸结识了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校长、全国互加导师王菲、沪江陈嘉宜老师、卢氏县教研室王群主任等名师大咖,为新区互加教育的推进埋下了伏笔。后来,他们对我们新区互加教育的推进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尤其是王菲教师的不吝赐教!
三、步步为营推互加
1、顶层设计。深圳之行,更坚定了王新仓校长走互加教育的决心,对今后互加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各校教师全员参与,目的是不想让任何学校、任何教师因一时的不理解或畏难、懈怠心理而掉队,错失机遇。
2、基本历程。
(1)从二月下旬接触CCtalk以来,新区共召开相关会议25次(其中各校汇报工作5次,推进会5次,下校了解情况、档案整理2次,与洪阳中心校交流2次,卢氏教研室王群力主任线下讲座1次,深圳学习1次)。
(2)建立了CCtalk义马新起点网教平台、王菲名师工作室新区工作坊微信群、筹备组微信群。从4月6日起,线上讨论14次(其中专家讲座2次),每周1-2次。参与讨论收看人数一般在80人左右,最多达到170人。由最先的文字讨论过渡到语音讨论,最终在CCtalk平台上进行视频互动,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历练,一次次成长,成就着一个个教师。
3、成立义马新区名师工作坊。
(1)目标:争取建成旗舰店。培养管理团队,打造层级名师,搭建活动载体,丰富互加内涵。
(2)目前,工作坊微信群成员98人,有领导、导师、先行者、新区教师。讨论内容坚持问题导向,专门成立讨论筹备组群,研究商讨讨论方案。
(3)注重课题引领。(目前,互加课题三门峡市立项1个,省厅级立项1个,推荐到三门峡候选省课题2个,备选下一阶段课题2个)
4、网络三通工程基本完成。
(1)宽带网络校校通,多数学校已有专线,所有学校能上网;
(2)优质资源班班通,各班多媒体已连接互联网,下载沪江平台;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新区教师已全部参与。
下一步要把前两项维护好,第三项规范好并引向深入。
四、互加路上收获多
一路走来,有付出更有收获,累并快乐着。
(一)主要成就:1、 教职工精神状态明显改变,态度由陌生被动观望到积极主动参与。2、学校团队意识明显加强,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组织能力、迎检意识、表达能力、教研能力等;学习运用互加技术之风,悄然形成。3、 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双师课堂正在形成,翻转课堂试点增加。4、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多数教师学会了制作美篇、简书、课件、微课等技术,会用语音、视频互动交流。通过半年来的工作,培养了人才,发现了人才,也激励着人才。5、遇到更多同行者 ,做有根的教育,留住有根的学生,让教育更简单、公平、快乐,初步解决薄弱地区学生离开本土外出就学不适应的问题。同时,CCtalk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父母有效沟通提供了一条新渠道。6、工作推进情况多次在《黄河时报》、《今日义马》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二)主要感悟:1、坚强的领导核心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互加教育的人力保障,争取家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跨越时空,有利磨课;不分优差,锻炼自信;既是接受者,又可以是传播者。链接与分享,更容易传播和收益。专家导师的成功教育激励,让参与者更有成就感。3、外部优质资源要筛选要本土化、体系化;不能简单拿来,照单全收、生吞活剥,最好系统化,各学科协作并进。4、厚积薄发,才能走得长远。区域多校齐动,同校多师齐动,才能形成氛围,实现抱团取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发现困难:1、师资薄弱,年轻人少。这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互加教育需求更迫切原因之一,也是互加开展困难的原因之一,文化风气的引领需要逐步渗透。2、硬件投入,使学校经费捉襟见肘。3、减少上网负作用坚持科学上网(眼睛、皮肤、颈椎、肩关节),绿色上网(不良网站、游戏、不良人员)。4、工作日内强度增大,更多的是业余时间的大量奉献,参与人员较多,周期较长。单讲奉献,略显单调。
五、扬帆起航正当时
2017月1月10日,“互联网+教育”已被国务院写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国内最优质的名师名校课程资源以互联网课程为载体,以双师教育为模式,链接到乡村学校课堂,让乡村孩子与名师面对面、心连心,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后我们要尝试用远程的方式解决乡村学校师资不足,优秀资源匮乏等问题,从而探索城市优质教学资源补充乡村的可操作性。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互加教育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优质教育资源已送到家门口,互加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顺势而为,扬帆起航,借力发展,续写义马新区互加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