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四
来自《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P248
双赢过程
赢/输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贏的结果。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要以双赢为目标。”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 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 WilliamUry)在二人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一书中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和六直接说明了如何处理其中的两点,后两个章节里将详细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贏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I,重述知识」(可选)
解释双赢过程四个步骤。
双赢四步法:说得看似复杂,其实逻辑上也就一念之间,别被陷入争吵、僵持、对抗的恶劣氛围给带偏,纠结在眼前相爱相杀,只强调问题、不考虑解决问题,丧失了理性判断和自我觉察下的方向指引,根本顾不上集中两个人的智慧给眼前一个问题想辙。
1、谈判转向、切换视角:停止争辩与对抗,先站到对方(甚至可能是另一个系统)而非自己(或自己所处的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启发引导甚至主动帮助寻找对方的需求点。
2、锁定分歧、人事分离:聚焦浮出水面的问题,分析对方和己方眼前的需求差异点到底在哪里?而不再抓住你是你、我是我这个人的问题、以及水火不容的立场冲突。
3、萃取原则、关注利益:就事论事,针对问题(而非对立的人和人背后的不同立场)找出普遍性原则,从标准层面看问题,把对双方都有利的最终结果,一个最好结果,一个不能再差的底线结果都明了列出来。跳出小系统,放眼外围更大的复杂系统,找到上层更可能重叠、兼容的依据,交换彼此的想法与共识。立场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想法是千奇百怪、只顾自己的,但原则与标准却是容易广泛认同的,在此前提之下,都有双方利益兼顾满足的可能,也就为下一步劲往一处使、想方设法去找到实现利益兼顾(也即“双赢”)打下了基础。
4、目标一致、走向共识:基于上一步的共同目标、原则与标准,找出替代性解决方案,尽可能只在利益层面分析、穷尽,现实一点,关键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图那毫无实惠的斗个你死我活,这时其实就把对方这个人和TA所代表的立场摒弃掉了。
「A1,激活经验」(必选)
过去,职场上的一次艰难沟通,你获得了胜利,比如申请加工资、调岗位,要求下属完成一件他不乐意的事情,或者跨部门沟通希望对方配合你,在这件事中,你是如何做到的,和双赢过程四个步骤有哪些异同。
如果你想写一个沟通不成功的事情也可以,那么需要用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来推演一次。
要不要二胎
前两天参加约翰.格雷博士(《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作者,美国心理学权威、两性关系专家)杭州演讲会,席间有位女士提问,她和先生始终无法解决生不生二胎的问题,请教怎么办。博士的回答虽然效果取决于提问者信息提供是否真实、全面,但其解决思路如今想来基本符合双赢四步法。
1、首先,妻子应该冷静下来,想想先生为什么非要第二个孩子,是想锦上添花(比如想“儿女双全”、或者重男轻女),还是弥补遗憾(二婚后第一个孩子不是亲生的?大娃不乖巧或者先天缺陷之类,希望寄托在二娃身上)……最好好好心平气和聊聊,深度采访先生心里所思所想,越开诚布公越好。
2、然后两个人再坐下来好好分析以上想法可能产生的问题,这时当然要记得跟妻子自己的想法相互对比:
(1)是否涉及妻子的职场规划、事业奋斗?比如我们律所有位女律师就明确跟先生约法三章,实习期内(或者考研期间)如果不备孕,明年拿到执业证后就要开始大量接案子了,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再生娃。或许连大娃几岁了、妻子阶段性个人成长的持续时间等都要涉及到。
(2)家庭环境和经济能力有没有局限:或许大娃的小学、兴趣班花费巨大、接送工作量也很大,令人疲惫、有心无力;提问的那位女老板钱可能没问题,但她担心生下来谁带?估计婆媳关系或者丈母娘跟女婿相处不理想。其他小夫妻可能担心目前的小房子够不够住?或者应该等过了创业初期,三年后再生更合适?
(3)其他因素:女性怕身材走样、甚至怕疼(可能头胎受过难产、抑郁、过敏等各种苦)、夫妻双方携带某类遗传变异基因造成一方恐惧,两夫妻都不敢面对造人(这是听我一位遗传学专业的男同学医生闲聊的,每个人职业不同圈子和资讯迥异)。
3、其次,问题摆上桌面后,可分门别类捋一捋,是时间、精力不济,此后月子的小难题,还是喜不喜欢孩子、或者如何教养孩子、涉及方法、观念的原则性问题;是家庭内部矛盾妥善沟通、还是医学上优生优育的艰难抉择;想一想什么结果对双方是最好的、退而求其次又如何、最差也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不断明细系统伸缩的边界与范围。
4、最后,就是找实现上述最佳、最坏结果的方法,穷尽两人可能的一切途径、措施,只要可以具备的条件或创造条件能够达成的,都一起努力实施或克服。
这样一轮尊重彼此,综合分析、定向检索下来,我想再大的难题也总能实质推进,至少这样的共同努力、用心周全不至于让夫妻感情不堪重负、分崩瓦解。
拆页十五
来自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
P260
如果同儿子、女儿、配偶或者雇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反应通常是:“他就是不理解我。”
有一个父亲对我说过:“我不了解我的儿子,他就是不愿意听我说话。”
我说:“我来重复一下,你说你不了解你的儿子,因为他不愿意听你说话?”
“是的。”他回答。
我问:“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
“对啊。”
我提示他:“如果你想明白一个人,那就要听他说话。”
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
实际上,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儿子在想些什么,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全世界,包括他的儿子。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 Empathy)不是同情( 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重述知识」(可选)
用图示方式展示听的五个层次。
「A1,激活经验」(必选)
请为你与身边人之间的聆听打个分数,1-5分,5分最高。需要挑选5位。身边人有父母、配偶、孩子、上司、同事、下属、朋友、竞争对手、你看不惯的人等等。
然后挑选一个人,找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你们之间的聆听方式。
假如要把你们的聆听效果改善提升1分,你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