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3】
很偶然间看到了《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作者是2011年就已经去世的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她生前不幸罹患“乳腺癌”,确诊时就已经是最晚期,经过一年多“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生生死死”的治疗以后,最终留下了痛苦的家人、未竟的事业和对生活无尽的热爱,撒手尘寰。
作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深刻反思自己32年的人生,抱着“以我为鉴”的心态写下了这些灵动的文字,其中既有病痛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折磨,又有少年时代亲人的脉脉温情;既有为了求生而丧失理智最终被骗子所利用的不幸经历,又有关于生命、友谊等种种人生命题的厚重思考。本书就是一本私人的“抗癌日记”,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怎样在病魔来袭时依然坚毅,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专属于她的痕迹。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终其一生最应该追求的究竟是什么?这些虚无缥缈的问题我们一般人平时无暇多顾,毕竟我们都生长于“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文化土壤里,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何必去想。何况对大多数人来说,光是应付日常生活就已经身心俱疲了,谁还会没事找事呢。
只有像作者这样离“死亡”近在咫尺的人,才会认真反思这些问题,力求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所以她真诚地写道:“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才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改只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我想到了“健康”之于人的意义。有人说,“健康”就是当你“生病”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的东西,的确如此,很多事我们习以为常,往往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它真正的价值。记得年少时,我曾尝试过给“事业”、“家庭”、“友谊”之类的人生主题排序,有时会因为“应该把什么排在首位”而游移不定,直到后来身受疾病的折磨,才蓦然意识到,跟“健康”比起来,原来认为很多重要的东西其实都不值一提。
即使作者在书里已经尽量详尽地描绘了病痛带给她的种种身体的疼痛和心理的摧残,以至于最后都已经“生死疲劳”了,身为局外人,我们依然很难真正的“感同身受”,只能通过有时并不那么精确的文字去尽力揣摩、尽力想象。因此,即使她已经经历了悲惨的“人间炼狱”,并且“别再重蹈覆辙”的忠告言犹在耳,但可以想象,依然会有不少人在她曾走错的路上前仆后继。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则流传已久的故事,弟子问师傅:“您能说说人类的奇怪之处吗?”师傅回答:“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我们很多人的宿命。虽然我们也真切地希望作者的悲剧不要重演,但我们也出于本能地知道,这多半仍然是一厢情愿,对有些人来说,该来的始终要来。不过幸好,我相信也一定会真的有人将其引为前车之鉴,然后开始改变,并最终减少了悲剧的发生,他们,才是对已逝的作者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