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老赵问我她的课讲得怎么样,我告诉她,挺不错的。上午听了三节课,确实都不错,各有千秋。第一节课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感情充沛,上课注意细节,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语丰富,还渗透了方法指导。如:“你能结合下文来理解这句话,真了不起。”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整节课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从知道写了什么事到了解人物心情,再到对人物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提升了一个档次。但前面老师讲的太多,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明显,板书稍微随意了一点。
第二节是俺老赵的课,由于教案课件都是我设计的,那我就以说课的形式做个总结。这节课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麻雀》。学习目标是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一、直接导入,继续学习《麻雀》板书课题。二、复习知新,自读课文,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本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回忆课文,理清顺序,并为以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三、学习课文。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进行体会。2、画出老麻雀是怎么保护小麻雀的?(怀疑这个问题表述不清,部分学生不能找出更多的答案,如果改成画出老麻雀的动作、神态描写可能更好一些)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三、拓展升华。我没有安排太多的语言,因为孩子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充分感受老麻雀奋不顾身的爱。所以只安排了几张图片,前三张是动物的爱,倒数第二张是一对父母呵护着一个孩子。最后一张是一个孩子在照顾年迈的爷爷。意在让孩子们明白爱出者爱返。图片中插的音乐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特别喜欢。(可惜停电再重启之后没放出来,真是大煞风景)最后作业是与朋友讲一讲你感受到的或知道的关于爱的故事。意在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爱。多年搭档,虽然是临时抓来用的,也没有交流太多,但老赵还是能够用得得心应手。孩子们的参与度是我听的这三节课里最好的。不过到底是熟课,孩子们很多都会了。个别应该凸显的学习过程一带而过了。
另外学生读书是用喊的,这一点俺老赵也纠正了,但效果不大。老赵同志特别棒。第三节是老朋友的课,讲的是经典课文《小草之歌》,得知她讲这一课,我特别佩服她的勇气,这篇课文其实很不好讲,这是一首诗,赞美小草奉献多索取少,生命力顽强。老师普通话不错,范读课文更是为本节课开了好头。一节课上,她表情和善,言语温柔,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她就出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草精神的伟大。2、能运用本文写作方法仿写诗歌。(上课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环节有待商榷)大多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流程顺畅。我特别喜欢她说的一句话:“用心听听小草之歌都唱出了什么”。学完诗歌之后,她又让孩子们“小草还有什么作用?用最后一小节的句式,写一写小草的作用。”这一点设计得也比较好。突出了课标强调的“语用功能”,做到了学以致用。但这节课孩子们齐读较多,诗歌的特点就是留白较多,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理解的速度各不相同,所以读诗歌的时候建议让孩子自己读。还有就是个别字音还需注意,如“计较”的“较”在这里是轻声。两个“儿化音”也要再注意一下。
三节课下来,我的感受有两点,一、踏实、扎实。三位老师我的认识,其中两个还比较熟悉。三位老师的课应该都是比较常规的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煽情的造作。有的就是实打实的交流,实打实的学习,实打实的训练。三位老师都准确地抓住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并围绕重点设计教学流程。这一点没有五六年的教学经验是不好做到的。二、读书的方法。读书看起来是很简单,可做起来不容易。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怎么读都不是随意的。比如:初读课文,一般采用自由读。因为对课文不够熟悉,每个人的读书进度也不一样。再读课文采取默读形式。默读对理解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静悄悄的课堂并不等于冷场。最后在升华情感时一般采用齐读形式。通过学文体会出的情感通过齐读抒发出来也是对课堂的一个升华。另外,我们要告诉学生读书就像和朋友说话一样,不能用喊的。[微笑]以上纯属一家之言,不敢说对错,求批评指正。[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