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父母的觉醒》
每个父母都有可能对自己说:“这孩子存心这么做,我得告诉她是谁说了算。”我们之所以会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攻击。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往往会在控制欲的驱动下对孩子造成压迫,目的是赢得一种权力在握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呼喝,甚至会打他们的耳光。我们不该把孩子的行为视作是对自己的冒犯,而是应当理解,孩子表现不好时并不是冲着我们,而只是想着他们自己。要想让他们安静下来,我们需要拿出智慧与力量,将孩子当时的行为与自己的自负感分离开来,然后用平和的心态制止他们不恰当的行为。
一旦我们控制住了自己的自负感,冲突就变成了可贵的学习途径。由此我们可以学到“予与取”、谈判技巧,以及放手的艺术。在前面的案例中,那一刻,4岁的女儿可以学到:这不是一场“你与我”的战斗,而是一场我们一起寻求创造性方法的命题考试。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必须首先摒弃“赢”的欲望,树立起“咱们一起解决”的心态。所以,不妨折中一下:让孩子换件新衣服,但可以不换鞋;或者让孩子换上新衣服,但下一次允许她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甚至,我们不再坚持她必须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而允许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穿戴打扮。因为说到底,事情的起因是我们的自负与虚荣在作祟:要让孩子看起来像个“娃娃”,否则亲戚朋友会怎么想呢?
其实,这样的对峙局面完全可以转化为意义丰富的对话,这也正是练习谈判技巧的大好机会。当然,有些事情容不得妥协回旋,比如安全问题、对自己和他人必须尊重的原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冲突背后都隐藏着身为父母的自负感:我们渴望在外人面前“出风头”。
教孩子学会谈判技巧,相当于播下了一颗种子;孩子由此能够作好准备,同他人建立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在“不知道”“要不要放弃”的疑惑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教益,所以要学会在没有得到答案和成果时依然安之若素。生活不是光鲜齐整而是错综复杂的。它要求我们学会放下,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经历这样的事。通过内心的挣扎和冲突——接受事物的不完美,不因缺憾而感到挫败——我们能够引导孩子学会容纳和克制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