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一章讲到的那些都是周厉王在位第三十年以后的事情,史书上也着重记载了这些改革失败,还有后来败国的这些事情。对于之前的那些事儿基本上没有过多的描述。那么,之前的三十年他都干嘛去了呢?答案是,打仗。
在周厉王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南征北战了,周边的这些小国都在不停的骚扰周朝,周厉王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周朝历代的君王也都是这样,想变得更加强大,想消除周边国家给周朝带来的军事上的隐患,可是没有一个成功的,那些边远的小国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韧劲十足啊!自从周懿王时期开始,一些诸侯国就已经不来进贡,开始反叛,并且互相攻打,甚至楚国国君已经自立为王。到周厉王即位不久,周朝的一个附属国噩国就起兵叛乱了,并且联合了淮夷部落和东夷部落一起来,来侵犯周朝的领土,他们战斗力很强,一度打到了成周附近,也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这个地方,严重威胁到了国都的安危。
周厉王一看,这还了得,赶紧的吧!把一些诸侯国还有大臣们的兵全部都集中起来,在成周抵御敌军,好在抵挡住了敌军的攻势,经过了激烈的战斗以后,把这个联合军打败了。联合军就是这样,适合顺风的局面,一旦遭遇到了抵抗或者是挫折,就相当于被风吹散的沙子。自打周朝建国以来,每逢君主继位的时候,都要打一仗,都快形成一个可靠的制度了。周厉王刚坐稳,三年之后,淮河流域的淮夷部落卷土重来,这次不要什么帮手组成联合军,直接自己来攻打,就是一个目的,侵犯周朝的地盘,最好能把周厉王打下来。周厉王觉得那么大的联合军都没能把我打败,别说一个部落了,于是让虢公长父带领军队去抵抗淮夷的进攻。
可惜周厉王错了,这次淮夷不是来和他闹着玩的,是真的带领了大部队来进攻的,虢公长父带领的军队以战败告终。这下,淮夷更加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直捣黄龙,取周厉王首级,整个周朝唾手可得。于是乘胜追击,一路又打到了成周附近的伊水洛河这个地方,并且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虢公长父身为军事家,怎么还会被打败了呢?只能解释为周厉王本身并没有把这次淮夷作乱看在眼里,认为只是一个小的作乱而已,给虢公长父的兵力也不够多,所以造成了这次的失败。当然,也不排除虢公长父本身就是徒有虚名的军事家。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战争记载的史料很少,我们就暂且认为虢公长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吧!
面对这样的状况,周厉王又坐不住了,看来还是得自己亲自出马才行啊!于是又带领军队亲临成周指挥这次战争,一个淮夷竟然逼自己亲征,面子上都挂不住,挑选精兵猛将,在洛水之上击败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一路又把淮夷打回老家了。平定了噩国的攻击,又打退了淮夷的叛乱,周朝终于安定下来了,通过这些战争,周朝的军力也提高了很多,周朝也得到了很多诸侯国的认可,尤其是自己称王的楚国,楚国国君熊渠也害怕周王朝会攻打自己,自动取消了国号,对周王朝俯首称臣。
可以见得,在周厉王的带领下,周王朝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一个小小的淮夷作乱,都要耗费那么大的精力来抵抗,说明在周厉王继位以后,周朝的国力并不怎么强大,军事上也没有什么建树。虽然打了胜仗,而且军事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但不得不说的是打仗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一些军队的粮草,还有车辆之类的,都是很大的开支。在打完仗之后,周朝的国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强盛,但是已经是国库空虚了,也就是说,国家比较穷了。
周厉王继位以后打仗的时候是周厉王三年,到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是在周厉王三十四年,这期间有三十一年的空白期。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那么这三十一年期间周厉王都干了些什么呢?我认为这段时间,周王朝应该是比较强大的,周厉王应该在做一些振兴经济的事情,例如说,发展农业手工业什么的,然后对政治上的一些举措,具体做了些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三十一年估计周王朝也比较平静,没有发生什么样的大事件,所以也就没有记载。
在周厉王三十四年的时候,周王朝国库空虚,应该是打仗用掉的钱财这个大窟窿还没有被补上,并且经济一直没有振兴起来,在这个时候,改革就变得迫在眉睫了。于是就用荣夷公的方法来进行经济改革,充盈国库。本来周厉王任用荣夷公和虢公长父就让王公贵族感到不满了,现在又出台这么一个政策,那就引起了大臣和民众的怨愤。在积怨了三年之后,周朝发生了一个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