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撰写的报告引起了媒体们的关注。报道称,如今中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PhD)人数已远超美国。这一趋势从2007年就已开始,并且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预计到2025年,中国STEM博士毕业生人数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小编对中美科技实力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
01 中国STEM博士毕业生接近5万人,已超过美国
STEM通常来说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来源于美国,但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因中美两国在统计时的学科分类体系不同,该报告在选取数据时分别进行了界定。美国主要采用的是7个学科领域的数据:生命科学、地理科学、数学和统计、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工程、医药科学。中国主要采用的是4个学科领域的数据:理学、工学、农学、医学。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PhD)人数确实已超过美国。
报告显示,21世纪初,美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人数较中国还有很大的领先优势。2000年,美国该领域博士毕业生为19289人,中国仅为9038人,美国是中国的两倍。
接下来的20年间,中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人数翻了4倍,逐渐赶上并超过了美国。据现有可统计到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2019年已接近5万人。而美国2019年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人数为33759人。
除了毕业生数量,该报告认为,中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的质量近些年也在不断提升。
虽然没有STEM领域的直接数据,但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教育质量有所提高,目前中国博士生的规模增长大部分来自高质量的大学。”中国约45%的博士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约80%的博士毕业于部属高校,仅有约20%的博士毕业于地方院校或私立院校。
02 清醒看待中美之间的科技实力差距
从美国乔治城大学的这份报告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也看到了美国对中国日益强大的焦虑。
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我国R&D人力规模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了509.19万人,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
但是,我国在国际上具备较强影响力的科学家数量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科睿唯安发布的2020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共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6167位科学家。其中,美国2650人次入选,高居榜首,中国虽位居第二,但入选人数仅为770人次,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从R&D支出的角度来看,虽然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增长非常迅速,但美国仍然排名世界第一。据OECD官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R&D支出为6127.14亿美元,中国为5147.98亿美元,美国支出金额比中国高出将近10亿美元。
在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GDP)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仍然较大。据OECD官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7%,高于OECD统计的平均水平。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01年的0.94%迅速增长到了2019年的2.24%,但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我国在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上也存在短板。沈健根据《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美国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专利调研(2010)》等数据资料推算,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6%(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而美国在50%左右(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当前,我国在很多产业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短舱、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等,《科技日报》曾梳理了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引起了巨大反响。
03 自主培养STEM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任重而道远
“由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其他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安全和竞技格局,STEM人才正日渐成为关键的国家资产。”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报告中提到,博士是STEM领域占比很小但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引领某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不同领域间边界的打破,培养下一代科学技术的领导者。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对于中国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人数如此敏感的原因。报告中表示,中国STEM领域博士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是中国未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美间的科技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较量。
美国为了推动中美科技“脱钩”,近些年在人才的自由流动上设置了诸多障碍,如限制中美学者间的正常交流,阻挠相关领域的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等等。
对于中国来说,自主培养STEM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任重而道远。
正如美国乔治城大学的这份报告以及OECD的统计数据所示,从数量上来看,我国STEM领域的人才基数已超过美国,R&D人力资源稳居世界第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些现象也需要引起重视。比如,高考改革中,选考物理的人数下降的问题。虽然在部分省份,通过实施“3+1+2”模式,这一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一读EDU通过对山东省2021年高考一分一段表各科考试人数的分析发现,选考物理的学生占比依然最低,仅为38.18%。
此外,我们更要重视“在高原上建高峰”,在更宽领域培养更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近些年来,从“拔尖计划”到“强基计划”,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路径。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
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我们在尊重和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探索、努力,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