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的人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对人很高傲觉得自己很牛逼、非常爱表现总想成为人群的焦点、面对过错很轻易的就会批评指责、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却总是实力打脸….如果有人默默的中枪了,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自恋型人格。在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家庭背景下,自恋型人格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人格类型。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他们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非常傲娇和不可一世,但实际他们的内心却是羞耻,焦虑,恐惧,嫉妒的,他们强硬的外壳就是为了保护他们脆弱的内心不受伤害。
1、自恋型人格的形成
那么自恋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
l羞耻
不知道在你的成长经历里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快点爬起来,你看别的小朋友在笑话你呢?”“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们?”这是一种中国家长惯用的羞耻教育,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建立在别人对他的评价上,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羞耻的感觉,就要尽全力的去维护自己的形象,最后发展出自恋型人格。
l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这词有毒。无论你是被比较的眼神黯然的孩子还是头顶光环称赞不断的别人家的孩子,你都中了自恋型人格的毒。被比下去的孩子产生深深的自卑,自卑和自恋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个孩子会想要摆脱这种自卑的痛苦感觉,于是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来掩饰受伤的心。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会害怕如果自己不再优秀就会被人嫌弃,所以拼命的去维持这样的状态。而这二者最后都会殊途同归的走上了自恋型人格的道路。
l被使用
最近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小别离》,剧中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制定各种学习计划加重学习负担而不考虑孩子的状态和感受,最后孩子情绪爆发,对着父母喊出“你们根本不爱我,只是把我当成分数机器!”。剧中的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父母当成了分数机器,如果自己考不到好的成绩,父母就不爱她,她有一种被使用的感觉。中国人特爱面子,亲戚朋友同事之间常常要互相比较,如果他们自己人到中年事业家庭没有什么可比的了,就会自然的开始比孩子。比孩子的成绩,比孩子的工作,比孩子的结婚生子….孩子成了父母比较炫耀的工具和资本。当感受被忽略,而只有变得持续有价值才能被关注,孩子就会发展成自恋型人格。
2、自恋型人格的后果
那么发展成自恋型人格会有哪些后果呢?首先是对人际关系的破坏,他们没法跟别人建立真诚的关系,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很难对别人袒露真心,毕竟在成长的那么多年里,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感受,太多的拒绝和伤害,让他们很难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感受;另一方面是他们的行为方式高傲、易批评指责等特点,让人们觉得他们很难相处,从而不愿意跟他们建立亲密关系,于是他们就在这样又孤独又渴望却又无法建立真诚关系的困境中挣扎。其次是他们内在会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情绪状态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非常害怕被人发现这样自认为的差劲的自己的真面目;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常常会嫉妒身边人的各种成就。在这样外表的狂傲和内心的自卑互相拉扯着,他们就是行走的冰与火之歌。
3、自恋型人格的自我调节
相信经过以上的自我诊断,你已经对自己是不是自恋型人格确诊的八九不离十了。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人格,那么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进行调节。第一,自我觉察。你可以试着去觉察自己带有典型人格特征的行为,比如经常嫉妒和不安,经常鄙视别人,常常故意的炫耀,当这些行为出现的时候你就要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你鄙视的东西恰恰是你不能接纳自己的部分,你炫耀的东西恰恰是你需要别人肯定的地方。你其实不用事事都争第一,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但是充实快乐有意义的人生并不是只有第一名才能拥有。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关注自己的努力而非最终的结果,尝试去肯定自己的努力,尝试去为自己鼓掌,毕竟努力的过程才是构成你人生的主要部分。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第二,共情训练。试着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故意屏蔽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人,需要被理解被支持。可能自我调节进行的过程会比较缓慢,带来的效果也不像特效药立竿见影,但是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爱自己不就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