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主要是说父母要对自己负责任,并教会一个负责任自律的孩子。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大人没有想长大。这一章跟《亲密关系》和《完美的成长》有很多共同之处。
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父母一边责备孩子不够独立自主,一边却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有的时候我们因为捋不清楚相互之间的界限,从而扼杀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阻碍孩子发展自己的力量。我们很多人,作为父母更多的是控制,是来自我们大人的恐惧,而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
我就有一点做的特别不够好,就是孩子摔倒了我帮她扶起来,剥夺了她学会站起来的权利。其实是因为我回老家期间,因为是农村,地上都是灰非常脏,加上是大冬天。而小石榴穿的衣服又特别多像一个小粽子,通常她摔倒了,要打好几个滚,搞得全身都是灰尘,有时候还把她脸往地上贴,因为衣服太多了,我怕她好久还起不来而弄脏衣服,所以总是她一摔倒我们就把她扶起来,其实我是处在问题区的,我不希望她把衣服弄脏,天天洗那么难洗的衣服,而孩子却什么事都没有,觉得摔倒了很正常,打个滚还挺好玩,我就剥夺了自己站起来的权利。导致后来,她一摔跤就叫“妈妈,起来”自己都不愿意去尝试。最近天气好一点了,没那么冷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每天带她去田野草地花丛里面去玩,让她在里面摔倒又给她鼓励让她自己起来。现在她会很开心的在草地里面打半个滚爬起来继续摘花玩。确实是卡在哪个坑里面(田里其实有些坑坑洼洼)爬不起来了才会叫妈妈。我们最不应该的就是去剥夺孩子去体验去经历的机会。就像书中说的,孩子要学会对自己的负责任。孙瑞雪老师也说过,孩子要完整的成长,要在他们工作中不受打扰,我们能做的就是观察,给她鼓励,给她们正向反馈。
育儿其实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学会去给自己成长,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负责任,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的是一种正真意义上的“帮助”,而不是“为了你好”的操控。我们大人很多时候是充满焦虑的,就像《亲密关系》中所说“每一个问题都来自于你觉得痛苦的经历,你只是把自己曾经的痛苦,映射到了对方身上。”如果我们总是被卡在一些旧有的事件或情绪中,很容易就会把这部分经历投射到其他关系中,从而给关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跟孩子更好地沟通,表达当下的感受,而不是释放过往压抑的情绪。
孩子最近在吃饭的时候不愿意坐高脚凳。以前她都是那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坐在高脚凳里面自己抓饭吃,虽然搞得到处都是,但是她会吃好了再下来,现在基本上是压迫她也不进去。昨天我抱着她坐进去的时候,她一边不耐烦一边乱踢脚丫丫,把碗都踩的脏脏的,我就大吼了她一句“你到底吃还是不吃,不吃就走…”。小石榴听到我吼她就看了我一眼一直哭着叫“妈妈妈妈”,可能她并不饿,并不想吃饭,又或者不想坐上去吃,其实我一说完我就后悔了,后来我跟她道了歉,她还是哭了好久也没有吃饭。
其实这期间也只是我处在问题区,我刚才才经历过她姐姐吃饭的点拿来糖在妹妹面前吃搞得妹妹一直想吃糖,我已经沟通过好几次了,她还是拿出来,我生气的很。所以我没有考虑到小石榴的感受,直接把气撒在了孩子身上。一方面我的内心充满了“都是我的错”我没有好好教育好她的姐姐,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指导。我的怒吼其实是对自己的怒吼,我想通过这个方式去发泄我愤怒的情绪。
多少大人跟我一样呢?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小小的一点儿事情就会点燃心中的怒火。我对这件事情做了复盘。
如果这样,我相信孩子应该会好一些“小石榴该吃饭了,我们坐上凳子吃饭好不好?”小石榴肯定会摇头,她目前还不会表达肚子饿还是不饿,只会表达要不要吃。“现在是饭点,今天煮了小石榴喜欢吃的菜花和皮皮,小石榴要不要尝尝呢”小石榴可能答应说“嗯”,再尝试去高脚凳上坐,如果还不想做就问“是不是小石榴想坐在小凳子上跟妈妈一起排排坐吃饭呢?我们试试坐这里吧”也许
如果是他手舞足蹈不肯做高脚凳的时候我在吼他之前做一个积极的暂停,也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平复后跟小孩子好好说话。
都说一个人有两个童年,一个是真正的童年一个是孩子的童年。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的了解自己,深入自己的内心去发现自己的需求,从而有机会去和这个更深层的自己沟通合作。
今天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