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评判,这一章让我感受到了倾听的强大。倾听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到不评判,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感同身受地同理孩子,从内外一致真诚地呈现自己,然后再通过言语上的回应,描述事实,表达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就能让孩子好好的给予共情,呵护孩子的成长,也就可以看到一个更乖巧的孩子。
比如,孩子说数学好难,你只需要回应“是哦,确实挺难的”。武志红老师所说:“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倾听,回应,不让孩子在心理上陷入绝境,是倾听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托马斯·戈登博士认为,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没有孩子不乖这回事,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被看见;也没有所谓的偏差行为,那是孩子爱的呼唤,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需求。
父母应该采用以下原则对待孩子:
原则一:孩子和成人一样,有一些很重要的基本需求,而且他们也会努力不断地做一些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原则二:孩子并不是不乖,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一些重要需求而采取的行动。
未被表达的感受会衍生成情绪,而情绪其实就是隐藏于我们内在的能量。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认真的倾听并同理对方,去释放这些情绪。
不要因为我们对负向的情绪充满了评判和投射而压抑了孩子的表达。从评判的头脑中走出来,允许和同理孩子的情绪流动,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呵护。
学习倾听孩子是我最近一直在学习的事情,小石榴一岁八个月,表达不是很清楚,又很喜欢表达,当观察的越仔细,感觉小石榴越可爱。虽然一直有努力的我还是无法完全做到不评判。
孩子前两天摔跤了,两根手指流血了在哭,我跑过去说“宝宝摔跤了,手手痛,有乌乌跤,擦药药就好了”,小石榴停止哭泣说“摔倒了,有乌乌,妈妈擦药药”,昨天又摔了一跤,直接另外一个手指头又擦伤了流血了,她爬起来跑我这里,说“妈妈,有乌乌,擦药药”,我问她怎么回事呀,她说“摔倒了”。
昨天小石榴拿着两个饼干一个给姐姐一个自己的,但是姐姐一出来就抢了她一个饼干,她一直哭啊喊啊“不要不要,姐姐饼干”,我开始跟她说这个饼干本来就是给姐姐的没关系,可是小石榴不同意,一边摇头一边哭,我猜到她可能是要自己给姐姐,于是把饼干拿过来给孩子,然后让小石榴再把饼干递给姐姐说“姐姐给”。小石榴现在对秩序很敏感,认真的观察作出合适的表达非常关键。有的时候我真的不明白她想要什么,比如她有的时候滚地,我就不知道她要干什么,问什么都不对,她也表达不出来干着急,只能等她自己平复,或者给她看看电视转移注意力,虽然这个方法很不好,但是在没有找到好的办法之前,只能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