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写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这本书我早就想看了,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我十分好奇:思维里有墙吗?思维里有哪些墙?如何拆掉思维里的墙?
前两天,机缘凑巧我下载了微信读书APP,打开一看有这本书就抓紧时间看完了,全书有700多页,我先浏览了一遍大标题,然后再通读了全书,我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结论与我之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关于买房的问题,过去我认为中国房价持续上涨,买房的人是最大的赢家。不仅货币没有贬值,而且最少升值了好几倍,房价越调控越上涨,似乎不管什么时候买房都是赚钱的。根据我的观察,与我有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作者认为,与买房获得的安全感相比,年轻人投资自己的梦想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全感,书中列举了小强和小明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个视角是我从来没有考虑到的,我思维中的这堵墙由此被拆除了。
其次关于心智模式,作者认为人类有两种心智模式:一种是受害者心智模式,一种是掌控者心智模式。受害者心智模式让自己生活在自怜状态,失去了掌控生活的机会和可能性。掌控者心智模式则无论什么状态都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受害者心智模式中,如果一个事情做不好,绝不是本人能力有问题,而是这个事情有问题;如果一段感情出问题,绝不是我本人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对方有问题;如果一个课程没有收获,绝不是本人的问题,而是老师水平太差,等等。这种人活得非常轻松,他们不需要承担责任,只要编故事就好了!读到这里,我自我反思了一下,发现我自己经常处于受害者心智模式的控制之下,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碰到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尽量拖延,或者等待他人帮忙,我想与我相同的人不会少吧?受害者心智模式危害极大,如何拆除这堵墙呢?作者提供了四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后知后觉,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第二种办法,当知当觉,尽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与这种模式呆一段时间,尝试拆掉它;第三种办法,先知先觉,观察这个情景发生的地点,提前调整好心态;第四种,不知不觉,到达不知不觉状态就是最佳状态,这时会体会到那种久违的掌控自己生命的感觉。我打算按照作者的方法逐步去拆除我的受害者心智模式的思维之墙。
再次关于爱情和事业的那一段论述真的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提出:“抱着只和可以结婚的人谈恋爱想法的人和我只选择做要从事一辈子的工作的心智模式一样,一旦启动,结果一定是没恋爱,无工作。”作者举了一个反例: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只允许签订终身合同的人进入公司,会迎来的只有三类人:第一,天真懵懂,刚刚毕业,觉得自己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第二,身心疲惫,希望自己随便找一家公司干下去的“老油条”。第三,觉得反正先干着,大不了付一点违约金的员工。原来我认为只和可以结婚的人谈恋爱和选择要从事一辈子的工作都是对的,这样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不和人谈恋爱,如何知道对方是适合结婚的对象?不尝试着工作,如何知道这个工作适不适合自己。怪不得有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设想等待适合结婚的对象出现却总也等不到,有的人找了很多工作因为不如意就不开始工作,到头来没有工作。不开始永远得不到,不尝试永远不知道是否合适,这堵思维的墙应该早日拆除!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还有许多有精辟的观点,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