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你的理解是什么呢?
我对生活的理解,就是罗曼 罗兰那句精典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中国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认为生活是这样的:多少人栖栖惶惶寻找饭碗,多少人蝇营狗苟地谋求饭碗,又有多少人战战棘棘唯恐打破饭碗。
梁老对于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态度,被收录在这本散文集《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里。通过“处世”、“乐呵”、“他们”、“闲谈”、“食味”五个章节,共65篇文章,梁老将人间悲喜、众生百态、生活琐碎等普通生活,有幽默睿智、洒脱诙谐的语言描摹得唯妙唯肖。
一、生活中的那些人
梁老在中国文坛的人缘非常好,他和徐志摩、闻一多、胡适、冰心等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余光中是忘年交。
好友冰心对他的评价是:“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在这本书中,就收录了梁实秋与徐志摩、冰心的信件, 以及他对自己的老师,张自忠将军,王国华等人的回忆。这些回忆录感情真挚,亲切诚恳。也正是梁老在待人处世中所展现出的坚贞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让他与中国文坛的很多大咖成为毕生的好友。
梁老本人虽然在文坛享有盛誉,但却十分谦虚,为人亲厚。我们都知道他和鲁迅进行了长达8年的论战,因为他是在哈佛大学学习的是比较文学,对文学有着很深的研究,他认为文学有永恒的主题,认为作者和文章都应该有人性的主题,而鲁迅认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因此他曾被鲁迅讽刺为“丧家狗”,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挖苦和讽刺了。
鲁迅去世后,当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梁实秋会怎样讽刺鲁迅时,梁实秋却拒绝说鲁迅一句坏话,即使面临媒体采访和面对自己的女儿,他也只是淡淡地说,“我跟鲁迅并没有仇恨,只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已。” 而唯有拥有坦荡的胸怀,和不凡的气度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生活中的那些事
都说梁实秋是“民国最大段子手”,是一个极有趣的男人,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的“有趣”,在于他将身边所经历的闲情逸趣,都赋予了诙谐幽默却又耐人深思的意味。
他写让座,用讽刺地语言描绘了市井小民们贪小便宜,毫不谦让,自私世故的众生百态,而自己却因为考虑了男女平等又不得不“纵容”这股风气的无奈。
他写生病,为了顾全来探病者的心理感受,他竟自创了一套"因人而异"的病情描述法:对于路远的探望者要把病情夸大,让人觉得不虛此行;对于邻近的朋友则一切从简;对于热心的人则要故意请他们帮自己做点什么,满足他们的心愿;对于道貌岸然者,则决定将来要特别借重。
他写点名,提到了当初在清华上学的时候老师点名,有时候两个人同时替一个缺席的同学答“到”,全班大笑;老先生又茫然地问:到底哪一位是......? 全班又哄然大笑。这个场景有没有感觉很熟悉?
他写看报,说一年之内因为看报,烧黑了三个煮菜的锅,这是他对报纸功能之最高的称颂。原来大师也会因为专注到了如此程度而出现一些可爱的失误。
这些趣事让我们看到了梁老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以及那份对待生活的通透与洒脱,智慧与热忧。 他把每一天都活得热气腾腾, 于是生活才像极了生活!
三、生活中的那些物
梁老不仅是文坛巨匠,还是个有名的吃货。他有一本名为《雅舍谈吃》的散文集,专门写了各种各样的吃食,彰显了他对柴米油盐的深深迷恋。
在这本书中也收录了梁实秋对15种食物的描写,每一种都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垂涎欲滴。他将饮食文化与往事亲情融为一体,在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对件件往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让人回味无穷。
梁老曾说:“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这也正是他对待美食和生活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其实对于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既是难得的,又是我们应该要学习借鉴的。虽然物质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酣畅淋漓,但是恰到好处的收敛和适可而止,追求更高品质的物质和生活,却是这个时代更加需要的。
结语:
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活的美不在于绚烂,而在于宁静。守住喧嚣生活中的宁静和美丽,珍惜平淡生活所赐予的点点滴滴,且行且珍惜。
这句话用来形容这本书的生活哲学,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也许都曾渴望命运的转折和波澜,但是直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它需要我们用一颗通透的心去领悟,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用洒脱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每一次经历,既源自于生活,最终又回归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