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是很喜欢做些读书笔记的。
书非借不能读也,非也,那时,囊中羞涩,是不能自己想要的书就买。看报纸,可以剪报就剪报,不能剪报,那就把精华的部份摘录出来;看书,如果是借来的,那也是,把精华部分,一笔一字地抄在一个本子上。闲时,也会经常地翻翻,比较实用的部分,也会在写作文的时候,如名人名言之类的,显露一下,“拿来消化”主义。
摘录的东西很杂。有整篇的散文、杂文,有新诗、古诗,有歇后语,有警句格言,有历史,有地理,有风土人情等等,那时,只要是自己认为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记录下来,看看,有时在无人的角落里大声地朗读。
我的字从小是很差的,是老师认为“鸡爪爬”的那种谁也认不得的字体。在抄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写第一个字,第一排的时候,我都说字要写得端正,要写得好看。写着写着,想抄的精彩部分太多太多了,看看后面还很长,就越写越潦草。有些读书笔记,决心与计划相违,抄到一半,就抄不下去了。刚抄完不久,那自己还是认得的,但经过几年再翻翻,往往很多字都不认得了。
读书笔记,一本抄,一本一本的积累,随着岁月染上的发黄的印迹,这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学识的积累。它犹如一个百科全书,记录着千罗万象的事物。不同的墨水,黑的、蓝的,或是铅笔的、钢笔的,圆珠笔的,不同的笔迹,记录着看不同书时的不同心情。
从有笔记本开始,已经习惯背着笔记本行走天涯,用键盘写下自己所有的感受,把一路走的图片一张张的放到电脑里,把看到的好的东西,或扫描,或下载的存在一个个的文件夹里。这些文件夹,借助了自己很多的惰性,好的东西,先下载下来再说,先放着,也不知是不是会去看。百度,谷歌的搜索,也让脑袋博学的记忆失去了作用,很多人说,记什么啊,又不实用,又不能换钱用,想查的时候,搜搜就行啦。
文件,图片,下载的书,记录的文字……这些,随着电脑的更换,系统的重装,有些永久的遗落,有些得以幸运的生存……
读书笔记经常换,写满了一本换一本。一本本不同的封面,都有不同的心情。每一本,都会很隆重的在扉页写下名字、日期、学校,班级,还会写下一段自己的感受。抄读书笔记时,手拿着笔,手指手腕都酸酸了,但还是要抄,要写。一本本的读书笔记还随时携带,不时的默读和朗读,很多优美的笔句、典故、学识,也就这样点滴的积累着。
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是借的书,也因为买到起太多的收,所以要做读书笔记,要摘录。现在,已经不习惯去借书了。看到好的书,翻几页,就先买下来再说。看书的时候,偶尔在书上画条杆,在旁边写下什么感言,但已经绝不去摘录什么读书笔记了……
时代的变化改变了人很多的习惯。俗语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书,不管什么时候,还是在看。在看书的时候,我想,读书还是要用心笔记的。用心体会,用心学习,用心笔记,这样才能消化,才能够成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就成了一种沉淀。
诗歌 :
钢笔
时光走到这里今非昔比
坚持着有坚持的道理
推陈出新迎合了喜新厌旧
独爱却一如既往
就像小学三年级刚刚拿起你
不厌其烦
生命的血液如流淌的河水
在手中蜿蜒曲折
横竖撇捺折
稳重轻盈或飘逸的飞
白色是人生空白的底盘
写下喜怒哀怨
那黑色的笔痕最人喜
它的背后站着一个人
笔下可以万马奔腾
可以轻舟过江可以春花秋月
独叙一个人的衷肠
只有它写出的字才是不一样的模样
喜欢不光是坚持
还有坚持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