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个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这样就明确:1、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混合所有制改革;2、混改的主要领域是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大领域,一般性竞争领域适合于民营化改革;3、混改的目标是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我以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至少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叫混合?为什么要混合?谁可以混合?跟谁去混合?谁混合了谁?如何来混合?混合后的运行?混合的风险是什么?
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宏观上,就是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状态;微观上:指一个具体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可以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为啥要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宏观战略上,它是中国复兴的新经济形态;可以让国有资本放大调节功能;可以让国有资本搭民营经济发展的便车,实现保值增值;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在产业发展上,可以实现国企功能的战略定位和分类管理。在公司治理上,国企需要增加真正的吵架机制,都是国企吵不起架来。
3、谁可以搞混改?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说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存量改革);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增量改革)。
4、跟谁去混合? 混改的基本原则是:有必要、看得见、进得去、混的好;竞争性行业大部分已经混好了。在实践上,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性业务适合于搞混改,即非自然垄断性国企母公司下的部分子公司和新增项目的所有者结构可以实现多元化,如电力行业的配电、售电业务,中石化的石油零售业务等
5、谁混合了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必须有话语权。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混改最好是形成一股偏大,而非独大,同时使其他股东尤其是国企投资主体可以搭便车的格局。民企的钱,是不会随便交给国企放心去玩的,因此由民企相对控股比较好。几个势均力敌的寡头或完全分散化的持股,是最没有效率的扯皮改革。
6、如何混改比较好?可以通过建设集团公司这一平台来实现。我一直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上海模式是最好的选择。上海将优质国资装入(无偿划拨)上市公司母公司,然后由集团公司内部的上市公司进行反向收购,由此公开、公平、公正地实现了国有资产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个是上海国企改革的最大特色所在,也是擅长金融的沪人的大手笔。在防止国资改革时流失的可能性同时,壮大了本地经济。在激励约束方面,要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市场化选聘;投资责任追究;财务信息公开。现在国企高层按照政府官员管理,缺少激励是个大问题。
7、混改后怎么运行。国企要淡化行政化色彩。民企要淡化管理的家族化色彩,共同推进市场化运营。前者要求政企分开,后者要求股权多元化。现在要求党加强对国企的领导,这个问题怎么协调好?我觉得如果混合企业中董事长是党员,由他直接兼任党委书记,这没有问题;如果董事长是非党员,可以参照民企中建设党委的做法。显然,治理结构上的这些要求,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改革,是不可能做到的。
8、混改的风险在哪。我觉得主要有二个冲突:一是文化冲突,不同所有制文化融合可行否?二是治理结构的冲突,不同的决策机制之间存在重大的差异。另外在实践中,一旦不同所有者之间发生财产纠纷,法律对产权的保护,往往会偏向国企,这是民企担心的风险之一。总之,这一改革不容易混出名堂来,尤其是民企,要特别注意介入混改的风险。
最后,混改也要考虑混后的退出机制,可进可退,才可以消除民企的顾虑。不过,由于我主张通过资本市场来混,因此退出比较简单,不存在退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