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名广孙,字少卿,武帝时为骑都尉,统兵五千,与匈奴作战,杀伤匈奴兵甚多,无以接应,力竭而降。
——题记
力竭而降?这区区四个字,如何能展现李陵当时的困境。天汉二年,李广利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李陵随其押辎重。李陵率步卒五千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击之,经八昼夜战斗,斩杀匈奴一万多人,但无后援,弹尽粮绝,迫降。
五千步兵?这与匈奴人数几乎是1:16的比例。尽管人数上差距悬殊,但是,李陵仍然奋起抗敌。可是这等人数差距,又怎样抵抗?怎能抵抗?唐朝的罗士信,一百三十五人守城,阻挡刘黑阀大军三万人三天两夜。可是,罗士信至少有一座城墙,好歹能挡下些炮火。可,李陵呢?他有什么?战火燎原,沙场一望无际,只要匈奴万箭齐发,他的部下,又能存活几人?连被称之为“战神”的兰陵王,在邙山之役时以五百轻骑对周国一万多人时,也有前方洛阳城中的一万守军作为后援。可是,李陵又有什么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他们没有弃甲曳兵而走,而是上前与匈奴大战,可是前无城池,后无援军,以区区五千人抗匈奴于浚稽山,他又如何不败?最终力竭而降,是啊,力竭而降,这得多么无奈,兵将于他身旁,一个个的倒下,后方那些从未见过如此惨烈场面的小兵们早已逃走了,本来人数就不敌,再加上内部军心涣散,这就让李陵如何抗击?
此时,距边境仅一百里,以李陵之力,又怎会突不出重围?可是,他不能,他也不会,作为飞将军李广之孙,他受忠君报国的感染很深,同时,他怎能眼睁睁丢下士兵自己逃走。这让仍在杀敌的士兵们怎么办?让那些血洒疆场,却未能马革裹尸而还的士兵如何瞑目?八昼夜了,整整八个昼夜了,主力部队不到,弹尽粮绝,他还能怎样?
降了,他掷下手中的兵器降了,可他心中,真的投降了吗?若以他一人降与匈奴,但求可探得匈奴之实情,虽会骂名传世,但那又怎样?只求武帝遣得大军前来,那时金戈铁马,来将他今日降于匈奴之辱血洗。
消息传回汉廷,武帝震怒,他以李陵未能杀身成仁而怒!我不禁愤慨,有何好怒!李广利主力部队不到,粮草不至,就算是战神此刻也无力抵抗了吧!八个昼夜,整整八个昼夜,李广利在哪儿呢?粮草不至,后援不到,前方匈奴气势汹汹,而自己这边呢?早已一个一个的倒下了,这种情况下,军心怎会不涣散!李陵是投降了,可是武帝是否想过原因,是否信任过战功赫赫的李家,不去责怪李广利未供后援,却去怪那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人没有杀身成仁!真是好笑,一如穆桂英所说“城池被破,将领先逃,为何要要求士兵们誓死抵抗?”
之后的事情,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司马迁去劝谏武帝却遭了宫刑。后来武帝许是想明白了一些,便派人去匈奴,却不料单与早已让人于城中假言“陵早已降于匈奴,并将汉室机密皆报与单于”而那位使者,却未加任何的查证,便将消息带回,武帝大怒,夷李陵三族,亲族无一幸免,飞将军定料想不到吧,为国家戎马一生的家族,有朝一日会背上叛国通敌的罪名吧!一个将门之家瞬间顷落。
李陵在匈奴早已得知,可,他能怎样?眼睁睁看着家族因自己一人皆遭横祸,戎马一生的祖父,战功赫赫的家族,都因自己而背上了叛国通敌的罪名。至此,李陵已了无牵挂了,干脆投了匈奴。是啊!武帝如此待他,未念及李氏一族的耿耿忠心,更未念及李家世代战功。他又怎么去继续忠心。武帝尚且不仁,又何怪李陵不义。
碧海青天夜夜心,李陵啊,你那降于匈奴的真心,武帝许是永远都不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