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非常聪明的人是很难有大出息的,因为他们很难踏踏实实、不走捷径地做一些事。这样的聪明,我们称之为“小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这样,他们看起来笨拙木讷,但心里对很多事情都洞若观火。
细君很聪明,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够插上话。他也欢喜听到别人夸他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往往他手中做着事,耳朵还在听着别人讨论的话题,随时要加入发表一番高谈高论。
因此,他做事总是蜻蜓点水,浮在表面,深入不下去,扎入不进去。
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共事,不愿意给他去背后填坑。
文君聪明,知道捏轻怕重,工作上遇到难事,他总有点子逃脱。遇到轻松活计,他又会削尖脑袋想法子沾上边。时间一长,他的这点小聪明路人皆知。他却深陷其中,乐此不疲,把别人当傻子了。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需要太聪明,不需要满脑子小聪明,不需要自作聪明。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胜过你喋喋不休高谈阔论袖手旁观,也不至于败坏自己的一世英名。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记载: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曹操很是伤脑筋。
无巧不成书。一天傍晚,庖官端来鸡汤,无意之中,曹操夹起一块鸡肋,不由想起当下境况,因而有感于怀,更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适逢夏侯惇入帐 ,禀请夜间号令,于是,曹操似乎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鸡肋”两个字。
然而,身经百战的曹操下达口令后,心里依然五味杂陈难以入睡,便喊来几个随从,走到帐篷外,想去散散心。
是夜,微风清凉,星稀月暗,曹操的心绪像蒙上了一层阴影。没走多远,发现帐篷内灯火点点,人声躁动,便差人去看个究竟。结果寨中诸将,正在打理行装,准备归程。曹操唤杨修问之,杨修直言不讳:“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顿时,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不由分说,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