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教育未来趋势
教育行业为国家基础长青行业,据蓝象资本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教育行业总体规模已达到7.79万亿,2020年预计突破10万亿,自2010年起,教育市场份额持续增长,2015-201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2.2%,主要原因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教育文化等享受性消费支出增加,即使如此高的复合增长率,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空间保障。整体来看,教育行业增长迅猛,市场潜力巨大。2012年为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元年,2012年至2014年,1000家以上在线教育公司相继成立,2015年教育行业预冷,倒闭百余家在线教育公司,2017年随着VIPKID营收高速增长及巨额融资完成,教育行业逐渐回暖。据SexVC报道显示,2018年以来,已有270个案子获投,总投资额高达147.1亿,非常接近2017年整年的151.1亿,光少儿编程教育这一个领域,已有超过10个项目拿到了融资;另有《新经济100人》李志刚在2018年6月发布专栏指出“教育行业泡沫严重”。本文将结合现有市面公开相关报告,对在线教育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在线教育发展走势。
在线教育领域大致可分为五大子领域,分别为学前教育、K12教育、大学教育、留学服务、职业教育及综合类教育。以下为五个子领域下各个小领域资本热度情况(资料来自36氪鲸准)。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K12教育与学前教育领域热度相对较高,这一类教育针对0-18岁人群,从商业角度看,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K12教育和学前教育就是赚孩子的钱。有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K12在校学生数为1.64亿,参培率为33.4%,单个学生年均培训费用为5020元,2015年k12教育市场规模保守估计约2750亿元,预计到2020年K12课外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5767亿元。有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学前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30.4亿元,预计到2019年交易规模能达到66.9亿元。可见教育领域蛋糕之大。
教育可以归结为第三产业,但教育又与其他服务产业有着本质的不同,服务产业的本质是花钱买享受,教育不同,短期来看,教育是花钱买痛苦,从这点来说,教育与其他服务业服务模式将有些显著差异。互联网加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六种运营模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应用,未来在线教育运营模式依然有很大创新空间。以下将逐一对各个在线教育模式进行简单总结。
第一种,也是日常大家接触最多的一种,称为平台模式,类似淘宝模式,在线教育公司提供平台,B端内容提供商生产优质内容,C端用户消费内容,目前市面上比较火的得到、网易云课堂可以归为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点是运营模式较轻,只需要维护好平台以及运营好平台就好。但这一模式因为入行门槛低,目前鱼龙混杂竞争激烈。
第二种是垂直服务模式,这与平台模式不同的是,平台模式大而全,垂直模式小而专,除了给用户提供专一领域相关知识服务,还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比如帮助找工作,帮助考专业证件),51CTO、我赢职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针对客户群体较少,但仍旧市场巨大,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垂直领域经验,易形成壁垒。
第三种为直播互动模式,这一模式类似把线下课堂搬到网上,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实时互动,目前市面上YY教育、云课是典型代表,这种模式对于用户需要极强的规范性和自觉性,要求用户特定时间必须在线听课,前面也说了,教育是花钱买痛苦,就必须通过收费来规范用户的行为,造成这种模式能产生很好的现金流,但提高了用户使用成本,用户群体相对较少。
第四种为在线1对1模式,即通过即时通讯技术,一个老师对应相应的一个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运营较重,需要足够多的线上优质老师资源,互动性强,老师可以实时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习计划及时优化,于学生来说,面对一个有温度的人,学习趣味也相应提高,这类模式典型代表是VIPKID。
第五种为O2O模式,以跟谁学为代表,主要形式为线上导流到线下进行教学,学生可自行通过平台选择相应老师,互动性比前4种模式更高,但同样运营较重,需要大量优质老师资源入驻平台。
第六种为题库模式,即通过各学科题库作为平台主要内容,吸引大量用户使用平台,然后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这种模式产品简单,运营较轻,及时抢占市场是关键,产品服务是基础,这类模式以猿题库、作业帮为代表。
以上列举六种在线教育模式只是比较典型的模式,实际市场中,一个平台往往以其中一种模式作为主打,其他模式也在同步进行。以上模式既然提出,任何一个模式下均有一定数量创业公司正在厮杀,竞争激烈。要想在互联网教育分得一杯羹,最重要还是需要模式创新,互联网教育模式多种多样,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相信更多创新教育模式将出现。
教育市场如此之大,在线教育也从2012年迎来风口,但就目前来看,真正上市的教育公司大都是传统教育行业的公司,如新东方、学而思、红黄蓝等,而以电商为例,互联网几乎颠覆了整个产业,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两个,一个是教育行业属于服务业,而服务业始终是以线下为主的,互联网再强大,但截至目前,对服务业影响远不如电商。其二,教育是花钱买痛苦的行业,一旦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特征就是信息共享,就是免费,一旦免费了,缺乏约束,用户必然会很大程度不珍惜教育资源,谁愿意花钱买痛苦啊?
依据用户使用平台的目的,大致可以把在线教育分为4类。
职业教育和等级考试功利性最强,针对这类对应的用户,因为其功利性强烈,同类产品,谁提供的服务好他就用谁,且能因为自驱力持续使用,在这类产品中,个人认为平台类课程大而全,反倒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成本,提升了用户使用门槛,市面上平台类产品也相对泛滥,这点来说,可能垂直类在线教育产品会更受欢迎,其中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关键。
而对于功利性不强的领域类,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和K12教育的,这类产品表面看是To孩子,其实质是To父母,毕竟做付费决策的是父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升,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同步提升,对于学前教育,父母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智力发展,基础构建,所以各类智力开发课程蒸蒸向荣,但这类课程,针对自制力本身不强的儿童,显然线上教育平台无法让儿童持续使用,而突破点可能在于驱动儿童学习趣味性主动性从而驱动学习自觉性。在这之前,单纯通过线上驱动孩子学习自觉性难度较大,故而线下辅导班形式依旧占据教育行业主导地位。
如何驱动用户主动自学学习动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孩子兴趣,创造动画影音类学习素材是一个方向,其次,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通过这类技术,增加学习互动性趣味性,也是一个思考方向。这是从用户(孩子)角度出发可以考虑的切入点。
从孩子父母角度,个人认为免费肯定不行,免费意味着廉价,廉价意味着不珍惜,需要锁定父母的选择权,哪怕是本质的免费形式上也不能免费,其次,父母购买课程,更多考虑孩子的收获,花出去的钱能否为自己创造更多价值,这就要在平台内容上下功夫。
综合以上,个人认为,未来互联网+教育应具备有“垂直性”“趣味性”“科技性”“质优性”等特点,垂直性指教育平台应扎根某一专业领域,做专做深,提供用户更深度的服务;趣味性指教育课程内容需要足够趣味,从而引导用户自主自觉学习,并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科技性为趣味性服务,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手段客观分析用户学习状况,智能匹配学习方法与内容,增强互动性等;质优性即课程质量,主要指课程实用性,让用户听了课能切实感受到有相应的收获。
针对成年人的教育,这类人群学习目的目标明确,且掌握付费决策权,对于做这类市场的在线教育产品,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提供实用性强、趣味性高的高质量课程,其次,平台形式上,为了降低用户选择成本,垂直行业在线教育平台相对竞争较小。鉴于这类人群用户大多具有相应工作及学习身份,时间不够充分,纯线上教育会更适合此类用户。
针对0-12岁孩子的教育平台,这类用户缺乏功利性,通过线上技术运营手段增强课程趣味性从而规范0-12岁用户的学习行为目前还相对不成熟,个人认为线下模式或者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会更适合,单线上教育来说,需要一边考虑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一边又不能忽略用户父母的诉求,提升用户学习积极性方面,可以通过教育与玩具、教育与游戏、教育与影音、教育与AI等结合,增强线上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其次,对于用户父母方面,则应更多考虑父母角度的思维,父母为孩子报班,一是为学习知识,这是相对显性的,二是开发孩子大脑,相对隐性,学习知识方面来说,以前是外语学习市场最大,不过也火了这么长时间,市场相对饱和,竞争相对较大,在线教育平台则需要开拓更多更实用的知识领域设计课程,例如机器人、编程、国学等目前来看都是不错的方向。总的来说,这类用户始终最好还是需要人工去规范管理,故而线下学前教育火爆,短时间内,线上完全或大范围取代线下还不太现实,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可能更适合该用户群体。
而针对12-18岁用户群体,这类用户大多属于初高中,学业压力相对较大,也已具备自主判别选择能力,他们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功利性较强,就是为考试考更理想的成绩,相对0-12岁孩子更能管理自己的行为,线上题库知识点可能更适合此类用户,线下老师手把手讲解也都具备一定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新时代的父母将更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职场人也将更深入认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随之整个教育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各种科技手段的成熟及应用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优化学习教学方式,更好更高效的为用户出创造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
1、【SexyVC周报】一周融资30亿元,在线教育或成今年投资风口!
4、2017年中国K12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7、2018 年中教育创投复盘:一份「清单」和一个「坐标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