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出了名不会“好好说话”的民族,在我们父母所生活的年代,从来没有人关心说话技巧。而我们这一代人同样是生活在不能好好说话的环境中长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正式别人的诉求,我们也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那个社会并不鼓励个人表达需求。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就是卢森堡博士所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并通过大量练习熟悉掌握在沟通的听与说的双方面运用,让我们创造出和谐智慧的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我们让精神暴力隐蔽,爱自然而然的流通。
本书很直接的教给我们什么事非暴力沟通并如何运用,大量案例和感受练习,让我们清楚的感受到非暴力沟通的美好。清晰的记得书中的一个案例:社会长期以来总是把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不单单是别人,就连自己也会把在把照顾别人为天职的同时忽略掉自己的需要。然后再每天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即使是累了也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场景你是否经常在家庭中见到:回到家的孩子依旧闹腾,母亲收拾一遍又一遍后忍不住情绪爆发,说你们知道我今天干了多少活嘛?打扫了多少遍地,还准备了午餐、晚餐,洗了多少洗衣······但是我们无法懂得她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我们依旧闹着,知道母亲累到崩溃,同样在我们做了母亲之后我们进入母亲的角色死循环。更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清楚的表达出我们的需求,无法为我们的情绪找到一个恰当的形容词去表达出来,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我累了,希望你们能保持下安静,让我休息一下好吗?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就会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在追求物质为先的年代,我们总是面对弱者习惯了用: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其实我们常常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偏激观念感到愤愤不平,面对老、幼的人被伤害而感到不快。所以很多这样的观点是我们无法认同的,而非暴力沟通的出现,意味着我们让更多的爱融入生活,这样的爱并不是我们对家人的爱,是更多的大爱融入进生活。从而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和友情来主导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变的越来越无法倾听他人,当他人遇到痛苦的问题时,我们常常急于建议,却没有看到他人想要的。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的描写了: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如何去倾听,放下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倾听。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他此时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看到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书评,都是满满地正能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这是一本哪怕背过都不为过的书。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会觉得书中很多词汇都需要我们背过,然后去练习。如果让我推荐这本书,大概也会说尽量背过书中的一些表达自己的词语,首先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我们才更有能力反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