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好多讲小镇做题家的文章和视频,在大家的眼里,这似乎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出身不是大城市,靠着单纯的做题考上大学的那些人,他们可能唯一擅长的东西就是做题,和大城市学习又好、多才多艺的孩子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应该算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吧,细数我上过的补习班,大都是再学习某个具体的学科,为了做题,为了拿更好的分数?我想我的父母当时是这样想的吧。
小学报过一个奥数?老师有点拉胯,教的都比较基础,看得出不是专门搞这个的,学了一个月就没去了。
再就是小学作文?其实我作文班级写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时语文期末考考了个年度最低93,母亲很严厉地说了我,就拉我去我们语文老师的作文补习班了,上得挺快乐,但是感觉提升也不大,因为老师讲得我都懂。
小升初补习英语,学了一下音标,感觉还是有点用的,不过老师发音可能不是太准,导致英语后来说得还是有点口音。
再到初中又补了一下作文,老师是当地的高中语文老师,感觉很有水平,上了几个学期,视野被开拓了,每次结课老师都会印厚厚一沓的优秀范文,看着曾经大家的“劳动果实”,不由感叹还是留下一点印记的呀,这是最有用的一次补习了。
你要说才艺相关的,当时练过一点点书法,在我们那个小地方,老师也不专业,而且老师有个独特的爱好,喜欢按压我的肩膀,当时也是默默忍住了,学得不快乐,也不是很喜欢。
画画估计还是有天赋的,幼儿园学过,画画小学还拿过奖的,但是后面很久没碰,感觉灵感就殆尽了,感觉或多或少艺考生在我们家族收到点歧视对待,似乎那是不好好学习不得已才去的,父母也没有想让我往那方面去学习。
所以多少有点遗憾,没有在其他才艺方面多多发掘才能,唯一庆幸的是自己的音准还可以,和朋友去KTV唱歌至少不会跑调,再就是朗诵也行,虽然没有特别钻研过,但是知道大致的抑扬顿挫,参加校园的朗诵比赛,朗诵的是英文版的《水调歌头》,上台挺紧张,但基本顺下来了,没有卡壳的地方,还小拿个二等奖哈哈哈。现在想想当时还是很有勇气的。
小镇之所以小,应该就是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繁华,那么多的优质学习资源。我高中的时候去了市区,才感叹市区的交通多么方便,附近商圈应有尽有,同学周六日去商圈游玩,这是我小学初中所没有想过的。当时市区的高中有丰富的百团大战活动,但是老师的建议都是学习为主,参加一两个就好,我加了一个口才社,但是也没有什么面试,进去了也没做啥子培训,感觉就是摆个架子,还有一个羽毛球社,但日常都在学习,也没有和社员去打球,现在想想有点可惜。我和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聊起这个事,她也说后悔当时高中没有多投入参与一些校园活动。
我现在想想为什么自己没有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呢?因为学习不得其法,大把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高中那蹩脚的英语让我一度受挫,市区的同学都不怎么听课,英语随便120、130,我总是在100-110徘徊,那段时间挺痛苦的,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回报呢?包括以前引以为傲的语文,也总是考得100左右的样子,提高成绩那时不得其法,就做更多的题呗,但效果不见得有多好。所幸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上还是保持初中的劲头,经常在班里拿前几名。
后来就一路这样上了大学,所幸在网上和周围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心中暗暗以他们为榜样。我反思了一下,过去做题一气乱做,所谓题海战术,但现在至少慢慢看到了自己的兴趣,慢慢有了一点小目标。你不能说学习不好,你也不能说年龄大了就不能培养你的爱好了,人家是多才多艺,生活缤纷多彩,但你没必要自卑,还记得一个朋友的QQ签名是“现在的我是很菜,但十年以后我会改变这个称号”,是呀,你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所以,“小镇做题家”怎么了,你有专注力,你有勤奋,你可能只是没有找到办法罢了。所谓“良玉不琢不成器,笨鸟先飞早入林”,认清自己,找准方向,你也可以做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