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哲学小史 04 - 存在主义、唯物主义、自然主义及分析哲学

这个系列是主题为「简明哲学小史」的读书笔记。含以下五篇——

  1. 简明哲学小史 00 - 简介
  2. 简明哲学小史 01 - 古希腊时期至中世纪
  3. 简明哲学小史 02 -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
  4. 简明哲学小史 03 - 德国唯心主义
  5. 简明哲学小史 04 - 存在主义、唯物主义、自然主义及分析哲学

10.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家立足于周遭的常见事物去思考,通常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一般认为,存在主义的创始者是 Kierkegaard;而中世纪的 St. Augustine 对时间的分析也可以被认为存在主义的启蒙;法国哲学家家、作家 Jean-Paul Satre 和妻子 Simone de Beauvoir 通过艺术活动将存在主义哲学推向繁荣的高峰。

  • 存在主义的主张一般有以下几点:
    • 存在主义某种程度上是悲观的人文主义。
    • 存在先于本质。
    • 人必须创造自我 / 本质,因为本质并非生来有之。这也是存在的意义。
    • 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做出选择。
    • 人绝不能放弃他 / 她对自己行动的责任。
    • 生命没有固有的意义,但并非等同于虚无主义 (Nihilism)。
    • 意识本身在感知某件事之前是不存在的。
  • Simone de Beauvoir 则试图将存在主义运用到女性主义身上,她否认「女人天性」或「男人天性」的存在,并鼓励人们挣脱这种内在偏见。
  • 另外,20 世纪上半页的戏剧文学也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与写实剧场相对的,荒诞剧场出现了;荒诞剧一般表现生命的无意义,从而激起观众反思,最终揭示真实的、有意义的生命。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超现实主义。

■ Kierkegaard

在 Soeren Kierkegaard 之前的哲学总是通过体系化的方式来表达的,而他反对那种无所不包、大而全的世界观,他更关注对于个体的研究。他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骨子里是一位神学家,也是一位宗教忧郁症患者。他的著作有《或此或彼》、《生活之路的阶段》、《哲学碎屑》、《恐惧与颤栗》、《论恐惧概念》、《死亡病》等。

主观即真理。

Kierkegaard 坚决反对从相对主义立场来解释他这句话。即他并不是说一切都是主观的,没有客观真理的存在,而是说,一种认识能否成为真理,完全取决于人是否能够满腔热情地把它看作是与自己的生存密切相关的。Hegel 及其宏伟的哲学体系是 Kierkegaard 一贯的批判对象,他认为,Hegel 的宏观哲学并不能改变人的生存状况。对人来说,只有在他能够将真理变成自己的,并且在自己的具体存在中实现这种真理时,真理才是活生生的真理。与其寻找唯一的真理,不如寻找对人的生命有意义的那个真理。

他宣称,人,总是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处在根本性的决断之中,这些决断要求人必须具有这样一种反思:对自己、对世界、对神的反思。人不可改变地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生活在「死亡病」之中。这是人生最基本的环境,人必须老实承认这一点,并且必须忍受到底。单个个体必须学会理解自己,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被抛弃的、无限的生物。

人得到的最可怕的东西,是选择,是自由。

Kierkegaard 发现,也正是由于恐惧和绝望,使人具有获得自由的可能性。他肯定了恐惧对此具有正面意义,有助于人生阶段的跃升。恐惧将现实化解为多种可能性的结合,面对这些可能性人必须作出选择;在作出选择时人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存在就是可能性的存在。

人生三阶段

Kierkegaard 根据人的选择自由,总结出人生三阶段的学说。

1. 审美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并没有真正行使选择权,他的举动只是观察性、欣赏性的;同时他也不承担任何义务。人在此消遣、享乐,是欲望和情绪的奴隶。本质上,他的生存是不真实的。

2. 道德阶段

人必须作出选择,作出决定,才会进入这一阶段。人真正地找到了自我,并承担起实现自我的任务。但是,人的努力最终还是会以绝望告终,他最后会发现,从自身出发,他不可能真正地实现自我。这种自身的无能为力最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有限性。

3. 宗教阶段

能在自己的生存中看到无限的,才能进入这一阶段。Kierkegaard 称,人处于神的绝对权威之下,人的选择与决定就是人在神面前的选择与决定。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人应该敢于完全成为自我,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人。

■ Nietzsche

Friedrich Nietzsche 自小就是一位少年天才,24 岁即成为古典语言学教授,后来由于疾病原因提前退休。在他退休后的旅行生活中,他长期受到精神错乱和疾病的困扰,最后在孤独、巨大的痛苦和怀疑中逝世。Nietzsche 的文字富有诗意和想象力,著作有《论悲剧起源于音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哪,这人!》等。

我给你们讲解精神的三个变化,即:精神是怎样变成骆驼的;骆驼又怎样变成雄狮;而雄狮又怎样最终变成儿童。

骆驼代表着精神对理想的崇拜与信仰阶段,精神在耐心地承担着传统遗留下来的重负;雄狮象征着信仰的破灭阶段,精神获得了解放,顽强而艰难地忍受着由于信仰破灭而带来的虚无;儿童标志着战胜虚无。

Nietzsche 最开始受 Schopenhauer 的影响,认为艺术是善良有益的幻想。他的精神之路也从崇拜所有过去遗留给当代的文明和财富开始。随后这一阶段以信仰的破灭告终,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怀疑。Nietzsche 反对历史主义,认为应该重视生命本身。

Nietzsche 自认为欧洲第一位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他认为生活没有价值,没有一件事情具有意义;人们只能看见之前已经可以看见的,即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样都可以。

上帝死了!上帝永远死了!

Nietzsche 称自己的任务是:为人类最深刻的自我反省作准备。他认为这就是「自由精神」的任务:推翻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偏见;粉碎心灵对传统的崇拜,使精神获得自由和独立。他指出,首先,应该打破对真理的信仰(人已经没有能力掌握一个所谓绝对的真理,每个自认为认识了真理的观点必然是错误的,真理已经破灭);其次,道德说教也是不可靠的(道德与生活相违背,所谓的传统价值观念是值得怀疑的);最后,宗教也是不可信的。那么到了最后,人们是否将永远生活在虚无主义之中?Nietzsche 认为,在这一阶段,我们应置虚无主义的影响于不顾,顽强地肯定生活。

世界是什么呢?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的凝聚,无始无终,永远不会耗尽,而只能转变……它被虚无包围着,虚无就是它的边缘。……你们要给这个世界命名吗?这个世界就叫「权力意志」。……不是别的,你们自己也是这种权力意志。……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在 Nietzsche 的理想中,人的道路通往某种比人更伟大的东西,但不是通往神明,而是通向「超人」。「超人」对未来世界所操纵的一切无动于衷。他认为,所有存在的本质就是「权力意志」。

■ Jaspers

Karl Jaspers 的职业也是大学教授。他无法参与社交活动,孤独寂寞陪伴了他的一生。著作有《精神病理学》、《世界观心理学》、《哲学论》、《哲学逻辑》、《时代的精神状况》等。无论在他的著作、在他的课堂还是在他的生活中,他总以道德说教者的姿态出现,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论述,有人称他为「德国传教士」。

没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可以脱离人。思考着的人,人的基本经历,人的行动,人的世界,人的日常生活态度,从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力量,这些都是无法弃之不顾的。

Jaspers 的学说直接产生于人的生存,他所讲的从头到尾都和人的问题有关。他始终将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人作一个整体来讨论,以认识人的可能性的极限。Jaspers 认为,哲学就是「为我们自己操心」。他发现,人是难以捉摸的,人代表了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性,同时又是最大的危险。

没有一个历史规律,在整体上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未来取决于人的责任感,取决于人的决定于行动。

自由既无法得到证实,亦无法被否认。

人的无法解释,是因为人有一种奇怪的天赋——自由。自由只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它首先意味着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这种或那种可能。而 Jaspers 还指出了自由的更深一层含义:通过自由人可以把握自己,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能失败;通过自由人可以得到自己,也可能失去自己。人必须把握自己,自由地选择自我,进而实现自我。这也是 Jaspers 哲学的核心

进行哲学思考的人,思考的是人的自我存在。谁不这样做,那他就没有进行哲学思考。

通过 Jaspers 的这种存在哲学,人想成为他自己,自我存在即代表了人生的最大可能性。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自我存在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甚或只有在同唯一的一个人的交往中才有可能实现。在 Jaspers 看来,与他人的交往是衡量自我存在及自由的最根本标准。他指出,只有另外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时,我们才能成为我们自己;只有另外一个人得到自由时,我们才是自由的。这种交往最终扩大为由所有有理智的成员组成的包括了整个世界的理想社会,而只有在这种社会里,民主才是可能的。

Jaspers 指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的极限按其内部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起源和终结、有限性和无限性问题,科学必然陷入二律背反和自相矛盾之中);而哲学思辨的任务,是提醒科学不可忘记自己的义务,一直向极限的边缘进军。

而人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也会更窘迫地意识到生存的界限,而陷入危机,即「极限困境」之中。依赖人自身的力量,他已无法前进了,人生得不到安慰,最终面临颓丧和虚无主义式的绝望。

虚无主义表现的是每个诚实的人直面人生时不可避免地碰到的事实。

Jaspers 主张,此时人应该承认这种境遇,忍受这一状况;人必须承认自己的生存是无法解释的。而同时 Jaspers 也指出,面对绝望,人可以通过一种突变获得自我与自由:在无路可走时,我们会遇到一个特别的经历:感觉到有一个位于自我之外的存在在帮助自己。在失败之时,一个人会感到所有他依赖自身无法创造的,都是一个外在的力量奉送给他的。这无疑导致了一个奉送者、创造者的存在,Jaspers 将其称作「超验」或「上帝」。「存在之中并非没有超验」,Jaspers 指出,哲学在此进入了自己最崇高的范畴,它是围绕着超验范围的旋转。他将此称之为一种「哲学信仰」。

哲学信仰是所有哲学思辨不可缺少的根源。

通过思考神明,神明的存在只能显得越来越可疑。
神明存在着,这就足够了。

■ Heidegger

Martin Heidegger 也是大学教授。除了哲学,他似乎更喜欢教授学生滑雪技巧。他热爱黑森林脚下弗莱堡那片粗犷的乡野,有人说他就像一位土里土气的矮个子农夫。他被看作是除 Kant 和 Nietzsche 以外的具有世界性声誉的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有《存在与时间》、《什么是形而上学?》、《同一与差异》等。

Heidegger 早期主要分析介于死和生的畏惧、烦恼与无聊之间的人的生存状况;后来则主要在研究人的「存在的遗忘」。他从研究天主教神学和 Kant 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存在的意义是什么?Heidegger 说,无论怎样,人们似乎已经理解着存在是什么意思了。他进一步分析了人,人不是像石头或树木那样存在着,人可以按照可能性设计自己的存在。他发现,每个人有各自的世界,人在世界中存在,与其它事物共同存在。

而人的存在的特殊之处在于,只有通过人参与到整个存在之中,整个存在才能被显示出来。Heidegger 称之为人类存在的「超验性」,即:着眼于存在,人本身已经超越了其它所有的存在。人才是真正的存在方式,人的生存就是真正地从自身向外延伸,即超越已经理解到的其它生存方式。

与 Kierkegaard 一样,Heidegger 也认为,恐惧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能促使人们清醒、不被现实迷惑。生活在恐惧中的人必然看到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而在他准备死亡的决心中,在他准备承受无聊的存在时,他才会发现并成为自我。

Heidegger 进一步论证得出:人的存在的基本结构是时间性。「时间之前」、「业已存在」和「现时存在」这三点是人的时间性的构成。

晚期的 Heidegger 发现,研究人和人的存在不可能达到他的哲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即本体存在这一问题。他认为应该改变思考的方向。他主张:谈到人时,不能把人看作某种独立的存在,而只能把人与本体存在联系起来看待。但对于「本体存在」这一概念,Heidegger 的解释向来是含糊的、神乎其神的、不可捉摸的。他坚决拒绝将他所说的本体存在理解成神明、上帝或者任何一种世界的起因,在他看来,本体存在根本不是某种存在着的事物,我们不能将其看成是有形有体的。Heidegger 指出,我们首先必须把存在和存在着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种本体差异,是存在于存在物之间的分裂。(按照 Heidegger 的观点,迄今为止所有形而上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所以毫无例外地都走向死胡同。)

对于世界是如何显示出来这个问题,Heidegger 的回答是:通过发现虚无。他认为,存在和虚无有着同样的基本结构,它们都是一个过程,都应该被视作积极的、主动的。


11. 唯物主义

■ Feuerbach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也当过大学教授,不过很快就发现这样的职务不适合他。他帮助妻子经营瓷器厂,同时写书演讲,著有《基督教的本质》、《论死亡与永生》等作品。他是唯物主义者,第一位精辟透彻地分析和解释了无神论的思想家。

Feuerbach 早年对宗教有着强烈的兴趣,但随着 Hegel 的学说对他的吸引和影响,他放弃学习神学,投入了对主宰现实世界的绝对精神的研究。接着 Feuerbach 发现 Hegel 的绝对精神并不是人的精神,而是上帝的精神,他认为 Hegel 的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绝对哲学即思辨神学。

人的第一对象是人。
人是所有事物、所有现实存在的标尺。

Feuerbach 在自己的哲学研究中坚决反对以任何神明或上帝或某种绝对的东西为出发点,他指出,人的存在是唯一的、直接的现实存在,主张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此举可以说建立了一种彻底的人本哲学。Feuerbach 还要探讨宇宙整体中那个真正实际的东西。

真理、实际与感官性三者同一。

在 Feuerbach 看来,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并非理性,而是感官性。这是人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人的本质。精神或理性只是感官性的普遍统一。

神的本质是:一个想象中的、并不存在的幻想出来的东西被看成是现实的和实际存在的。

人为宗教之开端,人为宗教之中心,人为宗教之终结。

Feuerbach 试图人化神明,将神具有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反理性的本质还原为自然的、永恒的、天生的人的本质。神的特征完全来自于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人内心的依赖感引起了人对神的信仰。Feuerbach 指出,我们真正依赖的并非是神,而是自然,以及我们内心的力量。他还进一步发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和愿望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动,造成对神的信仰的原因。而对幸福的追求的根源,则是一种利己主义,这是一种自我肯定,也是宗教和神学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只有单纯地着眼于现实存在的人,只有这种无神论思想,才是真正的哲学的立足点。

■ Marx

Karl Marx 最早希望成为一位诗人。他在波恩学习法律,对哲学、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取得了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后来迁往伦敦生活直至逝世。著有《共产党宣言》和巨著《资本论》。Marx 是一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家,被认为是一位真正成功地将哲学实践化的哲学家。

从 Hegel 出发

和多数德国哲学家一样,Marx 的研究以 Hegel 的学说为出发点。Hegel 认为,历史并非偶然事件的连续,而是一场富有意义的发展, 有其内部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即辩证法。而 Hegel 认为历史发展的本来主体是某种至高无上的「绝对精神」。历史发展是绝对精神逐渐实现自我意识、一步步回归自我的过程。

Marx 受到 Hegel 思考模式的影响,但不同意其绝对精神的主张和理想主义。他批判道,Hegel 的出发点不是具体现实本身,而是位于现实之外的一个点,这样的观点是毫无道理的神秘主义。他认为,哲学家不能从某个神明的存在出发解释现实;相反,具体的现实应该是所有思维的出发点。如果 Hegel 的现实和理性已然和解,那么他看到的就不是具体的现实。Marx 认为具体的现实是矛盾的、不可理解的,因而恰恰是不符合理性的。他需要将 Hegel 哲学颠倒过来,需要将 Hegel 唯物主义化。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根源就是人本身。

人必须通过实践证明真理,亦即证明他的思维的正确性与现实性。

Marx 认为,具体的现实就是人的现实。不同于 Hegel,Marx 首先并不是从人的认识能力出发观察人,而是经由人的实践,即人的具体活动。也不同于 Feuerbach 所说的人是孤立的个体,Marx 明确指出,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构成了 Marx 思维的出发点: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他们的意识。而人的社会存在则是由共同的劳动、共同的积极活动组成。归根到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即生产条件、生产工具以及生产关系。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此时,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Marx 据此指出,历史首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正是物质变化推动并左右了历史的发展。而不是 Hegel 的「绝对精神」。

行动着的共产主义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Marx 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思想范围之内,而是坚定地迈出了改变现实的一步。他开始批判他所处的时代。他看到,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是异化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属于他们自己。劳动异化进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异化,商品和金钱(「万能的妓女」)成了人际关系的媒介。人的本质,逐渐地失去原有的价值。

共产主义将积极消灭私有财产,消除人的自我异化。因此,共产主义就是通过人将人的真正本质还给人……成为真正的人。

Marx 提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巅峰,必然会突变,最终走向覆灭。而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就是战胜异化,使人的本质真正地得到实现。


12. 自然主义

根据贾德的分类,Marx、Darwin 以及 Freud 的学说均属自然主义,即主张除大自然和感官世界以外,别无其它真实事物。

■ Freud

Sigmund Freud 是心理分析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医生和心理学家,同时是一位哲学家,但首先是实践家。著有巨著《梦的解析》。

Freud 赋予了人的意识一种解释性的机制,他称之为「无意识」。无意识的发现使人的心理对我们来说不再是未知漆黑的混沌,而变成了一种可观察的客体和对象,变成了在方法论上可以被处理的东西。

Freud 发现,人的驱策力,即人的行动不一定依据理性。他认为,非理性左右着人的梦境、思维和行动,反映了人的基本需求。

在 Freud 的解释模型中,他将人的心理分成了「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这三部分,这三部分为自我同一性构造了功能性的背景。潜意识是人的一种压抑、防卫机制,它可以将某些我们不理解的事物或行为合理化,同时能够投射、转移到他人身上。

Freud 进一步提出了人格结构由本我 (Id)、自我 (Ego) 和超我 (Super-Ego) 构成。本我主要由人的冲动和需求组成,奉行快乐原则,人生而有之;自我将冲动和需求结合环境作了调整、适应,践行现实原则;超我是指个体所接受和认可的期望和要求的压力,一般是良心、道德和价值判断。

Freud 同时独创性地分析梦、解释梦。他定义了显梦 (Manifest Dream) 和潜梦:显梦即实际的梦境;潜梦指显梦更深层的意义。Freud 释梦的方法已被证明是可以运用的。


13. 分析哲学(逻辑实验主义)

■ Russell

Bertrand Russell 既是数学家、哲学家、作家,又是好争吵的和平主义者、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于 195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极端民主主义者,他的朋友很少。人们更愿意认为,Russell 作为一位哲学家,他把同为英国人的 Locke 和 Hume 的经验主义现代化了。他的著作有《哲学问题》、《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德合著)等。

数学是一块宁息之地。如果没有它,我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活下去。

Russell 首先从研究数学开始,进入了逻辑问题的领域。在他的数学论著中,他的哲学兴趣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他将自己的哲学称为「逻辑原子论」,认为现实性可以分解为极细微的元素,并且可以通过一种特别的语言符号来保证其绝对精确性。

按照我的解释,哲学最根本的任务是逻辑分析,然后是逻辑综合。

哲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自身所带有的非可靠性。

针对「哲学有何价值」这一问题,Russell 指出哲学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实用性,它的目的是认识。而我们在哲学方面无法达到任何一种明确的、无可置疑的认识水平,Russell 认为正是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ussell 也是一位怀疑主义者。他认为,我们只能简单地肯定外部世界的现实性(简单地肯定意味着我们还有怀疑)。在他看来,存在着的事物只是某种感官数据,其真确性并不能得到严格的证明。我们可能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具体的世界,这在逻辑上并非不可能。Russell 指出,物体的空间性本身就很成问题。真正存在的,并不是我们观察事物时看到的空间,而是事物的物理空间。我们只能认为:确实有真实的东西存在着,但究竟什么是真实的,我们无法知道。

Russell 将认识分为两种:直接的通过具体接触得到的认识、间接的通过描写得到的认识。属于直接认识的有感官数据、内心感觉以及回忆等,这些本身可以视作真实存在着的;属于间接认识的除了描写得到的,还包括事物与事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本是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基于直接认识为基础。

而我们之所以能从具体的事物中得出结论,归纳法起了很大的作用。Russell 指出,我们使用归纳法的前提、我们通过归纳法所得到的认识均建立在对自然齐一律的信仰之上,这样的认识既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

Russell 一直不怎么喜欢形而上学,他在早期就失去了对神明、自由和灵魂不死的信仰,他是一位无神论者。

更值得追求的,是爱而不是恨,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Russell 的伦理学主张是基于人的欲望的。他认为伦理学应该在某种方式上具有客观意义,并不该是指导人应当如何如何,而是将人作为一个实体,去理解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Russell 指出,伦理学最基本的现实是感情与感觉,这并不是完全排斥理性。Russell 认为,理性的根本任务是想出满足欲望、到达目的的方法,而它本身不能确定目的。因此,从道德上讲,欲望所要求的,就是善良的;和欲望相悖的,就是丑恶的、不好的。道德行为的根源是欲望,但欲望又不单单指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同时也包括众人的幸福。

■ Wittgenstein

Ludwig Wittgenstein 是一位工商业大亨的公子,不过他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分送给了他的兄弟姐妹们了。他少时一度想成为一位指挥家,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平期间则是在剑桥当哲学教授或者独自治学著书。他的主要作品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

Wittgenstein 的哲学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作是《逻辑哲学论》,这是他一战时在意大利的战俘营中写就的,对英美世界非常流行的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第二阶段的标志是《哲学研究》,这是二战之前在剑桥的作品,对欧陆的语言哲学流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世界是事态的综合。

在晦涩艰深的《逻辑哲学论》中,Wittgenstein 企图澄清「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而构成世界的本质的事态,则是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事态也是语句的对象。简单事态是简单句的对象;复杂事态是复杂句的对象。简单句又称基本句。Wittgenstein 指出,找出所有真正的基本句就可以完整地描述世界,所有句子都是对基本句进行正确演绎的结果。

哲学应该把可思的问题与不可思的问题区别开来,通过可思考的问题将无法思考的问题限制起来。

对于哲学的目的,Wittgenstein 认为哲学意在对哲学进行逻辑解释。只要是可以思考的东西,就可以清楚地想出来;所有可以表达的东西都可以得到清清楚楚的表达。而所有真正的句子的总和就是全部的自然科学。而哲学并不属于自然科学,因而所有超越了这一点的科学,特别是超验的形而上学,都应该摒弃。因为这类问题无法清清楚楚地思考或表达,属于这类不可思问题的有:道德、生活、自我、世界的存在及其意义。

写罢《逻辑哲学论》之后,Wittgenstein 认为所有的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但后来他又对「世界被分解为事态」这一大前提产生了怀疑,这一怀疑动摇了这个逻辑哲学论的大楼根基。在他的《哲学研究》中,他试图寻找一个新的出发点。他认为,哲学研究的困难和哲学思想中的混乱状况源自于语言的多义性。于是他转向语言学研究,转向对日常用语的研究。Wittgenstein 认为,哲学的任务应该是澄清语言词句的各种不同意义。语言工具迷惑了我们的悟性,哲学需要同这一迷惑战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264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49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38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16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61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51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76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14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2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60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37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1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04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34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43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