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哲学小史 03 - 德国唯心主义

这个系列是主题为「简明哲学小史」的读书笔记。含以下五篇——

  1. 简明哲学小史 00 - 简介
  2. 简明哲学小史 01 - 古希腊时期至中世纪
  3. 简明哲学小史 02 -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
  4. 简明哲学小史 03 - 德国唯心主义
  5. 简明哲学小史 04 - 存在主义、唯物主义、自然主义及分析哲学

9. 德国唯心主义

■ Kant

Immanuel Kant 是一位典型的德国知识分子,生活规律、节制,极其守时,甚至呆板、不和潮流并且有些乖僻。身为大学教授,他学究气质浓厚。他一生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柯尼斯堡,终生未婚。Kant 的著作,除了有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之外,还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简称:《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可以看作是其巨著《纯粹理性批判》的缩写版)、《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等。

形而上学

因为人类真正的、永恒的幸福是建立在形而上学之上的,所以人类也不能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置之不理。

Kant 的哲学思辨首先是围绕形而上学这个范畴展开的,即探究直接现实存在以外的东西,探究现实存在的首要及终极原因。他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了形而上学的范围与任务——

  • 人生中无条件的、绝对的东西是什么?
  • 现实存在中无条件的、绝对的东西是什么?
  • 普遍的、绝对的东西是什么?

Kant 认为,探讨「神、自由与灵魂不死」是形而上学无法避免的任务。对于这些问题,理性会暂时停止作用,因为没有所需的感官材料能加以处理,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利用。因而讨论形而上问题时,通常会出现两种完全争锋相对的答案,而它们为真的可能性是相当的;我们一碰到这类问题就会混乱与矛盾丛生,思维便陷入了「多义与自相矛盾的永恒循环」之中。他最终得出,在这一领域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类问题无法借助纯粹的理论理性得到解答,人的理性不可能深入到可见的现实存在背后而发现它的根本原因。

知识的原料和形式

但 Kant 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发现:若我们认为现实直接地再现于人的精神之中,则认识根本就无法得到正确的描述。

他认为左右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有两种因素:一是知识的原料,即感官而知的外在情况;二是知识的形式,即人类内在的情况(如:时间、空间、因果律以及其它基本的抽象概念等)。

相当大程度上,倒是人把某些决定性的东西带入了认识过程之中。知识的形式,如:时间和空间,作为两种直观形式,在人的心灵中先于一切经验,两者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而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和条件。认识中最根本的一部分是由认识者主体本身的参与组成的。

物本身

Kant 得出结论:人所看到的现实,并不是现实本身,而只是一本表象,依存于人所具有的特殊的认识能力。事物本身 (das Ding an sich) ≠ 我眼中的事物 (das Ding für mich),我们所能掌握的,并不是自在物本身,而只是作为表象的事物。Kant 定义了「物本身」这一概念。

在 Kant 看来,人类的心灵不止纯粹接收外界刺激,也会主动塑造,主动去讲故事。正因如此,Kant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要求将人的认识严格地限制在经验范围之内,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但他也坚信:人的本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超越这个有限的世界的。

如同我们不会因为不愿吸入不干净的空气而宁愿停止呼吸一样,要人的精神放弃形而上学方面的思考与研究,简直是不可能的。

实践的设准与义务伦理观

Kant 同时也意识到,人不仅是个思考者,同时也是个行动者。纯粹的理论思辨走不通的路,可以从人的行动中找到突破口。他认为,如果人真心想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动,那他就会看到,有一个无条件的要求、一个绝对的无上的命令的存在,阻止他按其主观意识或一时冲动去行动。在有条件的存在之中,出现了一个无条件的绝对的东西——「你必须如何如何」。Kant 推出,这一无上命令恰恰使人感到自由的存在,遵守道德,我们就能自由。这一点是他带给形而上学的突破,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

Kant 认为,道德法则和物理法则一样是可被感知的,甚至是可被证明的,是形式的,是先于经验的。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他声称我们应首先假定——

  1. 人有不朽的灵魂;

  2. 人有自由意志;

  3. 神是存在的;

此即「实践的设准」。同时他定义了「实践理性」,即每个人天生就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存在于每个人的理性之中。他所持有义务伦理观倡导人们发自内心地为善。

对因果律的态度

Hume 宣称我们只是受习惯驱策而为之,我们能感受到因果律,但无法证明。不同于 Hume,Kant 则认为,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类理性的特色,它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植根于人心的。我们凭借纯粹理性即可感知因果律的真实存在。外部世界是受普遍的因果律支配的,这是世界的一种先验原理 (priori)。

其它主张

Kant 将哲学家分为两种:一种不断地找寻哲学问题的答案;另一种则是精通哲学史,但不一定建立过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

Kant 也曾经倡议过组织、缔结「国际联盟」,类似现在的联合国。他或许是最早提出这一模型的思想家。

■ Fichte

Johann Gottlieb Fichte 的一面一个疯狂好斗的家伙,狂热地试图从立项出发改造现实,他写的用以抨击他人的文章充满挖苦谩骂,尖酸刻薄近乎残忍;他的另一面则是一位发自内心喜欢沉思的哲学家。他出身贫苦,借助一位好心地主的资助一直上到大学;在他当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应学生的需要开办了一门 Kant 哲学速成课程,在准备的过程中他对 Kant 的理论深深着迷;后来在 Kant 的帮助下,他出版了《天启理论之比较》,这令他一举成名;他在耶拿和柏林当过大学教授。除了《天启理论之比较》,他的重要作品还有《科学论》、《致德意志民族》、《幸福生活指南》等。

Fichte 的哲学是彻底的意识哲学,被看做是德国唯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着的自我,在他的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辨从绝对的、无条件的行动开始,以行动着的自我陷入神明的深渊而告终。

在追随 Kant 的「自由」的路上,Fichte 发现,Kant 的「自由」并不彻底。尽管人的自我在本质上被理解为是自由的,但 Kant 同时也承认这种自由所受到的限制:主观的能动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自我并不完全从自由出发创造对事物的想象,它依赖于某种外部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Fichte 更加激进,他把「自我」提升到造物主的崇高地位。将自我视作一个人关于世界观的创造者。他认为:真正存在着的,只有理念性的、精神性的东西,只有位于自由之中的自我。现实的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而这些想象并不是世界创造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这是 Fichte 「绝对自我」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开端。「自我」在投向现实的过程中,必定产生对立的「非我」。这种自我设定非我的功能表明了,绝对意识是要遍布世界的,并且要为自己创造一个为我的客体。

随着这套理论的推演,自我的绝对性将现实世界吞噬,将一切吞噬。包括自我本身在内,也将被绝对自我自己吞噬。消灭所有现实存在之后,自我最终也失去了自己的实际性。Fichte 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得不对自己的理论作出调整,指出自我直到其本质的最深处都是绝对的,但同时也是有限的。人不是他最初设想的纯粹的绝对的存在,而是绝对与有限的矛盾体。人的有限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人必须看到,位于自身之外的,还有自己的同类。

生活在神之中,就是生活在自由之中。

对于自由的起源,Fichte 认为自由根植于人的良心之中。而他同时指出,谁要想回到自由的根源,必须首先放弃自身的自由;谁要是最终放弃了自由的绝对性,谁就会发现自由并不是自由本身创造的。

Fichte 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科学论」,其目的是为了给任何一种科学提供基础。

Fichte 努力促成他所宣称的理性科学时代,即「封闭的商业国」的实现。在他这一假想国度里,一切均是公正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友好的接触或交往。

■ Schelling

Friedrich Wilhelm Schelling 是浪漫主义时期哲学家,他也是一位毁誉不一的富有争议的人物。

Schelling 一开始关心何为「绝对」这一问题。他继承了 Fichte 的思想,试图证明:自我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其它所有现实只是自我的想象而已。他进一步研究「无条件」的存在,恰恰在有限的自我中,他发现了某种不单纯属于人的非有限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奇妙的、秘密的才能。我们可以摆脱时间的变化,回到自己内心的最深处,摒弃所有外来的东西,回归到赤裸裸的自我。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某种东西将永久不变的规律,看作位于我们自身之中的永恒。

人在观察自身的时候会发现,自我之中有个绝对的基础存在着。Schelling 把我们之中能力称为「理性直观」。

Schelling 在德国理想主义哲学中扮演着自然哲学家的角色。他赋予自然以独立性,把大自然的全部看作是一个绝对存在的表现。他观察、研究自然和精神,不只关心二者如何并存,还进一步探索二者的互相影响和渗透。他主张,我们需要将自然和精神、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自我即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他将此命名为「世界精神」。

他认为,自然规律是统治世界的神明。世界在神明之中,神明有黑白两面。自然中总是有对立和矛盾,这些状态是可转化的,自然从一种物质状态转变为另一种,是一种伟大的有活力的发展。这种发展最终将指向精神,因为最高级的自然产品是人的精神。

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Schelling 由理想主义者转变为理想主义的批判者。他发现:任何现实对于思维来说,总是会保留了一点无法解释的东西;即,现实要比试图概括它的概念范围更广、更强大,也必须更强大。

■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早年是一位家庭教师,直到四十六岁才成为教授。他在大学里的课程和讲座十分受欢迎,每次召开,均人满为患,且不乏名流贵族前来捧场。然而根据他的学生记载,Hegel 的口才真的很一般,他声音浑浊,乡下土音浓厚,语流断断续续,可能因为过分严谨频繁地欲言又止或者不断更正、修改原先说过的话。同时期的与 Hegel 几乎水火不容的同事,同样伟大的哲学家 A. Shopenhauer 霸气地将自己的讲座与 Hegel 的安排在同一时间段,然而却听者寥寥、门可罗雀。Hegel 六十一岁时死于霍乱,他的一生都是在冷静的哲学思考中度过的。Hegel 的哲学著作晦涩难懂,有《自然哲学》、《法哲学精神》、《大逻辑》、《小逻辑》和《精神现象学》等。

辩证:否定的否定

在 Hegel 之前,Kant 已经试图把一种秩序感引入哲学;Hegel 将哲学的秩序感完全体系化了,并且再次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包的哲学大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最后一套伟大的形而上学理论。

Kant 的义务伦理观将义务与爱好对立起来,将人分成了「本来的自我」和「实践中的自我」这两半。与 Kant 相反地,Hegel 将人视作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他最开始在研究爱情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统一——

恋爱中的人(首先其自我是被肯定的)需要抛开自我,将自我异化,以更好地献身于对方(否定自我、肯定对方),但献身于对方后,他在更深的意义上找到了自己,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重新获得自我(在否定中又肯定了自我)。

恋爱中的人也能感觉到,他们俩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流动着;但他们同时也知道,他们是分开着的两个实体。爱情是这样一个生命统一体,它通过众多有生命的实体单一地表现出来。

这种否定的否定的辩证被 Hegel 抽象出来,他发现这种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是现实存在的唯一基础。他指出,<u>辩证法的根源完全来自于对一个具体现象的观察,而不是抽象的思考,它不是哲学反思的对象,而是所有现实存在的一个本质结构。</u>现实就是一个矛盾与消除矛盾的过程。他把这种唯一的、真实的、最基础的东西称作「绝对生命」或「绝对」,而所有现实,都源自「绝对生命」,都是「绝对生命」的外在表现。

生活以矛盾的形式组成,必然的分裂是生活的要素。

「绝对生命」也具备分裂与统一的特性:它处于变化之中,分裂与结合、自我异化与不断统一不断交替。

绝对精神

绝对就是精神,这是对绝对的最准确的理解。
神即绝对精神。

合乎理性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Hegel 的「绝对生命」与基督教所说的人格化了的、具有超验意义的造物主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更趋近于世俗化了的神。他所理解的神也是「精神」,在他看来,在世界上,人的精神最高级、最明显地表现了神。他得出了他的哲学思辨中最基本的概念:「绝对精神」或「世界精神」。而若神即精神,那么不可避免地也会推出如下结论:世界最终也是一种精神实体,这个自然在其本源上无非都是精神。

至此,难题出现了,Hegel 必须解释说明神是如何通过自然以及人的精神表现自己的。Hegel 的解答基于「绝对生命」的辩证结构在神的身上同样适用这一原则:神同样可以通过自我异化,将自己作为自己的对象,又在异化中完全与自我统一。这一辩证过程即是神明表现为世界的方式。人的精神可以视作神表现自我最完美的形式,是神的精神的副本。

从本质上讲,精神就是自我意识。

Hegel 指出,人的精神最本质的特点是:人能意识到自我。但它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历经了一个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同样也是辩证性的:超出自我→分裂自我→异化自我→回归自我。

历史之河模型

Hegel 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不可存在于人类的理性之外。理性具有动态的逻辑,不存在永恒的真理。

哲学是绝对精神的镜子。

哲学的唯一定点是历史。历史让当时正确的观点留存下来。在否定的否定中,历史能自我修补,人类知识总在不断扩张,理性总在渐进发展着,从而形成「绝对精神」。正是这种绝对精神,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在 Hegel 之后,存在主义哲学和行动主义哲学开始发展,但很少再有大的哲学体系出现。

■ Schopenhauer

Arthur Schopenhauer 自称「蔑视人类者」,他最痛恨和最蔑视的是哲学教授和女性,尽管他也曾经试图挤进大学里当教授混碗饭吃。他父亲是一位富商;他母亲是名噪一时的浪漫的小说家,她举办的文艺沙龙有格林兄弟、施莱格尔兄弟和歌德这样的贵客。但 Schopenhauer 跟他母亲从小就不相投缘。他的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界的意志》、《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论人的意志自由》等。

和现实相比,不存在要好几百倍。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虚无而已。

Schopenhauer 对人类的仇视源自于他那种特有的、深沉的、无所不包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他自己也说,他的哲学抑郁悲伤,没有一点安慰作用。他认为,人的一生是在一大堆欲望的重压下度过的,旧的欲望难以满足,新的欲望不断产生。在这一基础上,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延续着的欺骗」。而一旦没这些欲望和念想,人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无聊之中,这种无聊更折磨人。由无聊和不可被满足的欲望所导致的痛苦,是人生的根本特点。

除了人的欲望的自我折磨,人与人之间还勾心斗角,总想让对方过得更苦。因此,人生是悲哀的、不值得企望的,乐观主义是荒谬的、恶毒至极的。这世界上所有的华丽都是假的,这世界本来就是不应该存在的。

世界是我的想象。

Schopenhauer 指出,所有的现实存在首先是以纯粹的人想象出来的方式存在着的。人们所直接看到的,也许并不是事物真正的存在方式,而只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设想;所有的东西只是某种表象。与 Kant 一样,Schopenhauer 认为,事物本身并不具备时间性、空间性和因果性,这些都是人的精神的属性,是我们看待事物时的眼光所自有的。

比 Kant 更进一步的是,Schopenhauer 还企图弄清楚表象之后那个无法被确定和认识的东西(Kant 的「自在之物」),Schopenhauer 将其称之为:意志。

Schopenhauer 认为,人的肉体可以直接被感知;肉体即是人意志的表现,身体的活动是意志活动的结果。从本质上讲,人体是化为客体的可见的意志。推而广之,事物均是意志的实现,意志统治着事物。世界也是意志,它是意志的自我认识,作为意志的表象而存在。

惊讶促使人们进行哲学思考,而这种惊讶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人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痛苦与丑恶。

Schopenhauer 指出,人天生有了解宇宙起源的欲望,具有形而上学思维。而在 Schopenhauer 眼中的悲观世界里,人也是可以努力将自己从连续不断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要想实现这种解放,人应该超越对单个事物的认识,而采取对世界和事物进行单纯观察的态度;人应该看到事物的纯粹本质,即事物的「意念」。首先可以从观察艺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开始,获取暂时的安慰;进而,尝试从根本上去否定引发一切痛苦的意志。

Schopenhauer 断定,人虽处处被围困于「必然性」之中,但在否定意志上这一点上,人是自由的。否定意志有理论和实践这两个阶段:在理论阶段,人要意识到世界上所有痛苦的事情不过只是原始意志的表象,并非实际存在的,在看透这一点之后,尝试舍弃欲望、否定意志;进而来到实践阶段,人通过行动否定意志,通过同情减轻他人和自己的痛苦。丑恶源于利己,善良来自同情,这一点是 Schopenhauer 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但从 Schopenhauer 的生平看来,他对这一点的践行似乎很少,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