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三者,并称实业。三者之中,农尤为重要。中国从前,农称为本业,工商为末业。
农业的发达,实在是人类划时代的进步。有农业,食物才能无限制扩充,人口才可无限制增加,人类才必须定居。一切物质文明乃有基础,精神文化也渐次发达。世界上的文明,起源于几个特别肥沃的地点。比较正确的历史,也是自此开始。这和农业有极深切的关系。
在农业开始以前,游猎很为普遍。中国古代,似乎是从渔猎径进到农耕的。三皇时,燧人氏为渔猎时代的酋长,伏羲时也是,到神农就正式进入农业时代。文明的历史从此开始。五帝以来,社会的组织和政治上的斗争,必与较高度的文明相伴。
农业的进化,是从粗耕到精耕。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人工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以人尽其劳,地尽其力。农业进化的阻力有三,一是讲究农学的人太少;二是古代土地公有,沟洫阡陌、井井有条;三是土地私有后,封建势力和高利贷的巧取豪夺。狭义的农业,指种植而言。广义的,则包括一切取得物质的方法。
工业,在古代,简单的是人人能做的,较繁难的,则有专门从事的人。后世的国家,沿袭为工官。工官有两种,一种称某人,一种称某氏。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工官制度就破坏无余了。此后,中国工业的情形,大概是这样的:由于运输缘故,寻常日用的器具,往往形成有地方特色。蹈常习故的人占多数,进步也就比较迟滞了。
社会的组织,日日变迁,而人所设立的机关,不能与之适应,有用逐渐变为无用,而逐渐破坏。近代工业,是以机制品为主的,自然不是旧式手工业所能与之竞争。经营新式工业,既需人才,又需资本。
商业最初兴起时,和后来的情形大不相同。部族时的商人,并非各自将本求利,而是为部族做交易,商人只是为公众服务而已。随着社会组织的变迁,交换日渐繁盛,部族旧有的经济组织,逐渐遭遇破坏。人的作业不再为社会而作,于是私产制度兴起。
私产制度下,个人的生活,是要自己设法的。要使用他人所生产的东西,只有掠夺和交换两种方法。掠夺是不可能长久的,于是交易兴盛起来。一方面买进,一方面卖出,遂成为所谓的商业。私产制度下,人人的损益,都是要自己打算的,各人尽量寻求自己的利益。
近代工业资本兴起以前,商人在社会上始终是一个优胜的阶级。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的定期贸易。封建制度下,商人并不十分自由。设肆无定地,交易无定时,大约是到唐中叶以后才逐渐兴起的。从宋朝人著的《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可看出,此时零售商逐渐增多,商业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
商业初时,所运销的还多是奢饰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至于古代的贱视商人,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封建时代的人,重视掠夺,贱视平和的生产事业;二是当时的商业,多使贱人为之。此种风气,以两汉时代为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