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说服别人,无外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然而像我们经常听说的那样,“我们知道那么多的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所以尽管也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却依然很难说服别人,因为这句话只是个“道理”。
1
讲道理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讲出的道理有多正确、多深刻,而取决于讲道理的人有多让人尊敬和信服,如果讲道理的人让我们不信服,我们便会生出反感:你丫的懂那么多,咋不见得你过得比我好呢!你那些破道理,肯定是瞎掰。
对于身边的人,我们常常见识了太多的平装版,甚至背影,难得敬重,因此,身边人讲的道理,我们大多数不以为意,情愿舍近求远,去聆听和转发那些遥远的偶像们的真知灼见,哪怕讲得是一样的道理,身边人的也是狗屎,偶像的才是黄金。
我们要的不是道理,而是榜样。
鸡汤文就是这样一种讲道理的典范,不知道天天编鸡汤的人,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每天喝几碗鸡汤?是不是喝得脑满肠肥?
2
比起讲道理来,讲故事要高级一点。
比如教导孩子要认真学习,一位爸爸说:“孩子,要好好学习啊,不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啊……”
另一位爸爸说:“孩子,你看看,爸爸小时候贪玩、不认真学习,经常被爷爷揍。现在呢,天天在35度高温下搬砖头,累就不说了,还觉得特对不起你跟你亲妈,跟着我受苦啊,挣点辛苦钱,看别人脸色,天天还没空陪你们娘俩,现在那个后悔啊……”要是这位爸爸能再投入点,流几滴老泪,撸起袖子给儿子看看伤痕,那效果绝对杠杠的。
孩儿们常常会有“你丫的自己不好好学习,凭什么我要吃苦学习?”的愤恨,然而第二位爸爸也就比第一位爸爸高明得多,至少讲个故事,让儿子觉得老爸讲得不是空话,更生动,更能产生认同感,这便是“动之以情”了。
小说和故事之所以值得回味,道理也在于此。
3
讲故事容易打动人,却远不及亲身体验来得生动。
如果上文的爸爸们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那最好的办法不是“晓之以理”(讲道理),也不是“动之以情”(讲故事),而是“诱之以利”(让其体验),体验分为两种,一是间接体验、二是直接体验。
比起参观等间接体验,夏令营等直接体验效果更佳。想让孩子认真学习,聪明的爸爸们会怎么办呢?
带孩子去体验“好好学习”的好处吧,一是让其参观小时候好好学习的典范的生活,对比搬砖头的爸爸,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觉察出这当中巨大的不同,当然部分以搬砖头为荣为目标的熊孩子不在此列,让孩子萌生出改变命运的决心。《富爸爸和穷爸爸》的作者便是亲生的穷爸爸和好友的富爸爸的对比中,收到强烈的刺激,“发奋图强”而成功的。
二是直接让其体验,如果条件允许,诱惑孩子好好学习是不错的选择,这种诱惑可大可小,最简单的是学习好了奖励学习差了暴打,这就是一种体验啊,高级一点的让其到富豪家庭生活一周,然后告诉他好好学习以后就可以过这样的生活,如此种种,尽管教育学家不会赞成,其效果确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亲身的体验比对别人故事更生动。
4
一个说旅游不好的人,不要和他讲道理、辩论,直接拖他到可能想去的地点去玩几天,也许以后你就要经常被他拖着四处跑了。
一个说美食都一样,不值得跑来跑去享受的人,不要跟他解释,直接带走吃几次,只要他味觉没有问题,即使他不会爱上美食,应该也知道好吃的东西还是美好的。
一个说谈恋爱没有意思,只想一个人好好过的人,比如叔本华,别相信他,他只是没泡到自己喜欢的妞,他要是泡到了,就不会“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所以,大家知道怎么说服别人了吗?
讲道理不如说故事,说故事不如直接让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