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腊八节的,照例是一锅自己煮的腊八粥。
昨晚把家里所有的米豆收罗一遍,居然也凑了十几样,加上大枣冰糖,一锅甜暖的腊八粥就有了!
生活需要仪式感。腊八粥就是腊八的仪式。比起包饺子、做粽子、打月饼这些节日所需的仪式食物。腊八粥是最简单易得的节日食物了。腊八的早晨,喝一碗自己煮的腊八粥,饱腹、暖心,吃了就懂。
这几年的腊八节,都会在公众号里、朋友圈里读到一段话: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第一次读,心里暖暖。读多了,又有了别的感受。有人为你,有人问你,固然好。但是有人是个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倘若没有人呢?一个人的黄昏,你也可以欣赏橘红的落日,粉丽的晚霞呀。一个人的早上,你也可以煮香香甜甜的杂粮粥啊。这两年疫情,年节流动的人少了许多,留在异乡过年节的人,一个人,也要制造仪式感,一个人,也要好好做饭,好好过好年节。饭蒸好了,菜出锅了,节日的氛围就有了。
仔细想想,中国人的过年,所有的忙碌,洗洗刷刷,煎炒烹炸,不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制造出来的么。过年,不能怕麻烦,一个人,也不要躲清闲,好好准备节日的仪式,从腊八粥开始。
看公众号介绍腊八蒜。腊八开始泡,除夕上桌吃。喝过腊八粥后,立刻剥蒜。没有米醋,也不必教条吧,兑点白醋和陈醋来用。一个小玻璃瓶,两头蒜,十分钟,满心的期待。要是在南方,还可以做腊八豆腐,北方零下二十几度,没有晒的条件,也许春秋可以用此法做点豆腐干。到时打算试试。腊八蒜以前妈妈泡过,滋味完全忘了。这是第一回自己泡,自己亲身体验,感觉更有期待。
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一过腊八,妈妈就念叨着干活了。从前连被罩也没发明。家家的被子都是拆一回洗一回再缝一回,挺麻烦的。爸妈都爱干净,过年的活因此更多。孩子们都小,啥忙都帮不上,还等着好吃的。小时候的过年,可真是忙年。孩子们要吃的嚼果儿,都得爸妈自己做。炸大果子,炒花生,炒瓜子,蒸馒头,蒸豆包,冻豆腐,冻饺子,煮肉,冻肉。妈妈要在三十之前拆洗缝好全家的被褥,还得给孩子们做买新衣服,买不到时,还得自己做。爸爸要把家里的屋子棚子院子都打扫干净。后来搬到城里了,没有那么多活了,屋子也不乱,爸妈还是要过年大扫除,家具地板都用肥皂水洗。大扫除的习惯我们也继承了,年前,到处擦抹洗。大约十一二年前,有个初二看见别人家洗衣服,很吃惊呢。我们家所有活都得年前干完,初五以后,才洗衣服呢。有个同事说她小时候,过年前家里还得刷房子,活更多。现在大家觉得年的味道比小时候差了,可能跟生活条件好了,活少了,过年要准备的内容少了有关系吧。小时候,过年才能吃到的食品现在随时也都可以吃了。年的风头因此也被抢了不少。
小时候的我们,整个腊月都在玩。现在的孩子,整个腊月,差不多都在各种补习班才艺班里奔波。今年是减负以后的第一个年,不知道娃娃们能不能轻松一点。
娃娃小时,我煮腊八粥,他就跟着看,忙着问。大了,不跟着看了,也还问问都搁了啥。我希望他的印象里,腊八喝腊八粥,过年吃饺子,都是自然而然,就该这样的事。所谓继承传统,不止在书本上,也在一粥一饭的琐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