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绘画由宋朝的崛起发展到元朝,达到整体文人绘画意境的高峰,倪瓒则是高峰上的一座丰碑。
倪瓒经典之作《六君子图》。“六君子″此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以树比喻君子。“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这是黄公望在画面题诗,由此诗而得名。
《六君子图》,属中国古画。材质纸本水墨。长61.9厘米,宽33.3厘米。文物原属私人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是典型的三段式平远构图,一水隔两岸。远景是天边一叠起伏连绵的山峰。
近景是土坡陂陀挺立的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树干挺拔苍劲,枝叶稀疏萧瑟,秋风吹过,片片落叶飞舞而下,轻软地落在土坡的缝隙中,高埂上。
树木背后中景部分大面积留白却非无物,宽阔的太湖水面静水深流,茫茫无际,沒有一丝的人迹,是如此的凄凉静寂。
中年倪瓒的笔墨风格日趋成熟,惜墨如金,整个画面没有一处赘笔。勾、皴用笔燥而灵动,山石用折带皴勾、皴,这是倪瓒用笔的特色与创新,土坡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态及质感分明。
树分別以2株和4株聚合,树叶则2株以线勾,4株为点叶,横点、直点、介字点,前浓后淡错落有致,栩栩如生。
树身和坡石的结构折折处及暗部略施擦笔,然后以淡墨破染,浓墨点苔,达到结构扎实,层次分明的效果。
《六君子图》以枯而见润的简练笔墨可谓经典,描绘湖光山色荒寒空寂,反映画家失意落寞的心境。以倪瓒为代表的元朝后期文人绘画的创创理念和纸本山水画的“干笔皴擦”笔墨技法已经完善成熟。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是“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是本乡的大地主,富甲一方。倪瓒生活极为舒适,父早亡,从小由哥哥抚养。他的两个哥哥是道士的上层人物,给他请“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家庭的熏陶,养成不问政治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个性。
倪瓒有“洁癖”,他的轶事被世人津津乐道,是从古至今无人超越的一朵“奇葩”。平时喜好“洗”,洗死了树木,洗跑了人,自建香厕等。
倪瓒日常衣物每日清洗若干次,他的文房四宝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
奇葩一:一日好友夜宿家中,因怕好友不干净,竟起夜视察三四次,忽听好友咳嗽一声,整夜担心未眠。天亮派佣人四处寻找好友的痰吐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有看到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吐痰在树叶上送到倪瓒面前,他远远斜视了一眼,厌恶地闭上眼睛捂着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以外的地方丢掉。随即派人日夜清洗梧桐树,擦完树干擦叶子,不久梧桐树就被洗死了。
奇葩二:倪瓒因为太爱干净,很少近女色。他偶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歌声灵动,貌美如花,便带回家留宿。他担心歌姬不干净,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命歌姬再洗,他又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大亮,歌姬含羞带恨,"哼”的一声跑了。
奇葩三:倪瓒如此好干净,毕竟也食人间烟火,有食入亦有排出之事呀,咋办?他自有高招,自己设计监工建造香厕。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倪瓒后来的生活中遇到农民起义,他散尽家财,驾一叶偏舟漫游太湖一带,行踪飘泊不定,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六君子图》便是他游太湖时所画。此时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
这一阶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巜渔庄秋霁图》、《怪石从篁图》、《汀树遥岑图》、《江上秋色》等许多力作传于后世。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后来的明清画家以巨大的影响。八大山人曾临摹倪瓒的绘画《仿倪云林山水》。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为官,他坚辞不赴,作《题彦真屋》诗云:“只伴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明洪武七年(1374),身染病疾去逝,相传死因是朱元璋派人所害。“秋风兰惠比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倪瓒至今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