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材构思,在中学的作文课堂上,老师常告诉我们,能体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有关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要写。理论容易说,实践却难做。要怎样做到围绕中心,选材构思呢?
我觉得,分两个步骤,可以轻松搞定。
先打腹稿
要写什么,在脑袋瓜里酝酿。一开始只是隐约觉得要写这个内容,随着不断深入思考,觉得这个材料很值得一些。多次思考,所要写的内容越来越清晰。这个感觉,有点像迷茫雾气中,依稀可见有个人朝自己走来,随着脚步靠近,看清那个人,是女的,有着闭花羞月般的容貌,内心深深地被惊喜到了。
有个简友谈写作,她说自己会先静坐沉思,让思维自由运转,躯体跟着思想不断游走,飘荡。那感觉就像进入一个大观园,被无数事物给吸引住了。其中的一处风景,让自己驻足观看,从各个角度仔细欣赏,然后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她就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打腹稿,可以让自己胸有成竹,
那些名家写文章时,也有打腹稿的习惯。王勃会先磨好墨,然后盖着被子,躺在床上,静静地想。想了差不多了,就猛然坐起,挥笔而就。鲁迅在落笔之前,总要凝思默想,让自己的思路清晰。教育家叶圣陶,则告诉我们想清楚了才去写。这些文人雅士都通过腹稿,完成了文章的选材与构思,然后水到渠成,把选材构思,通过文字,落诸于笔端。
再列提纲
作家经过无数次的腹稿训练,已经形成一种内在能力。脑中选材构思,已经成定文,呼之可出。他们久经写作沙场上的驰骋厮杀,落笔掷地有声,自成风格。我们多数人,还是写作方阵中的,一名小兵,正练习蹲步出拳。写作前,脚踏实地地列个提纲,可以让自己的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就如我最近写了一篇随笔《深夜扰民者》,打好腹稿后,写的时候,我是这样列提纲的:
1.蟑螂半夜吃东西,吵醒家人
2.小女害怕蟑螂
3.成长对蟑螂的厌恶
4.曾经捕捉过蟑螂
5.蟑螂的生活习性,冷血饮食少,受伤可以活下来
6.用药毒死蟑螂
7.对蟑螂期望,来反衬
全文主要是表达对蟑螂的厌恶之情,这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这一中心,很容易看出第5点,与主题无关,我可以狠狠删去。
通过列提纲可以让材料去粗取精,留下中心有关的。这让我想起叶圣陶说的,材料组成一个圆球,圆球是最美满的,这正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各部分都向着中心拱环,密合无间,不容更动。
知道写什么,然后再去写。这比盲目写出之后,然后拼命删减,来得高效,至少能让我们写作时有的放矢,每个文字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构成句,连成段,写成文。
打腹稿,列提纲,这一小小的习惯,值得我们去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