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褒义不迎合不造作,贬义为放纵,可我两样都不是,或者说不准确,因为我太随性了。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不愿意这个世界太封闭;活在这个社会中,又不愿沾染这乌烟瘴气,仿佛我总是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中,但这种矛盾不是表象,却可以说是内心的挣扎,岁岁年年,时时刻刻,伴随我三十余年。有时觉得我能看透一件事的两面,但是两面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是真的有这种矛盾,还是其实是心理的矛盾,我自己也分不清。
我常想在笔记本上做个分区,即黑与白,心情好时把想法都写进白面,反之都写进黑面,我自认为是很好的想法,可近些年的屡屡不顺,让我害怕黑面写的太多了,白面寥寥无几会对自己造成某种暗示,暗示我的人生失败、我的拙劣人性、暗示我的不思进取,害怕这样的暗示会最终让我堕入深渊。但是,谁又知道我现在是不是已经“身在此山中”了呢?
我无法给自己定位,也许是因为不想,也许是因为不敢。前些年看过很多励志的心灵鸡汤,甚至一度深陷其中,鹦鹉学舌,慢慢的发现,每本都如幼儿绘本般易懂,却又如登天般难做。十本二十本看下来,终于得到一个结论,这些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名字,书的作者最成功的地方也多半是写了这本书。于是毅然放弃此类,改读小说。
思考我从励志类跨越到小说类,也许是想逃避现实,逃避就逃避吧,毕竟读书不是什么坏事。我读的小说不多,上学时读过几本,也许加起来还没有这两年读得多。外国文学,几本读不懂,也读不下去,瓦尔登湖这类的经典对我来说更是难懂,看了很多书评,说文笔多美,身临其境......,可我......,算了,我自认层次低,见识短,暂且放回书架,等提高了见识,再去拜读吧。国内的文学读起来就轻松多了,也许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会差太多,类比什么的不会那么“离谱”吧。我这个人看书很慢,需要一字一句慢慢过,往往别人看到五十页,而我还在十五页。起初我对这个很自卑,决意加快速度,也上网查过怎么看书看得快一些,回来照做,速度是上去了,但是看到五十页,我就忘了前面十五页写的是什么了,悲哀,看书也这么失败。偶然的机会我听一本有声书,郦波老师评《曾国藩家训》,听到少年曾国藩读书也很慢,常常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又重新再读......,“恍然大悟”,伟人尚且如此,我读书慢一点又能怎么样呢,于是心情大悦,可再一想,这讲得是不是确有其事真不一定,中了进士的人,读书会慢吗?真是太天真了,不过我还是当做是真的吧,反正也没有听到谁说这件事是假的。因为这个事我还专门去买了《曾国藩》回来看,皇皇巨著一百多万字,虽然现在只看完了一本,但还是觉得此书值得一看,写的非常棒。这也许是我看书随性的一面吧。
写到这里,心情些许好转,可能因为又“随性”了,之前很多想写进来的,像外面这薄雾一样说散就散了。也许之后我还会像上面写的一样在这里分个黑与白,大概是因为在这里起了个头,就想在这里把想法实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