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近期央视短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女作家李娟逐渐进入千家万户。而初识李娟是在董宇辉的直播间,听董宇辉的介绍也喜欢上了这个作者,买了她的书《冬牧场》。
从李娟在书中的序中 可以看出, 她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 好似非常艰难和苦痛。
“我独自进入冬牧场,投身完全陌生的家庭和生活,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和我的性情所对抗的。但那时创作的野心战胜了一切。我坚持到了最后。如今很多人问我何时“重返牧场”?这本书何时能有后续?再没有后续了。我的勇气——年轻的心才有的那种热情和勇气——已经用尽。”
“我从不掩饰自己对《冬牧场》的偏爱。它应该是目前为止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吧。在《冬牧场》之前,似乎我的所有写作都在寻求出口,到了《冬牧场》才顺利走出,趋于从容。至今它仍是我写作上的最大自信。非要选一本书作为“代表作”的话,目前我觉得非它莫属。”
喜欢阅读这一类的书籍,能把自己对新疆的无限向往都寄托在阅读有关新疆的书籍和有关影视片上。
就如几年前在春晚上听过的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一样,把可可托海想念的一塌糊涂。好巧的是,可可托海似乎就与李娟所在的地方近在迟尺。
02
《冬牧场》是一部非虚构纪实散文,作者李娟是汉四川人,是典型的“疆二代”小时候和外婆生活在四川,长大一些之后才到的新疆,她走进当地牧民的生活,全景式记录北疆大地哈萨克牧民的游牧世界。
中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李娟所在的是新疆牧区,大家都知道新疆面积很辽阔,阿勒泰应属于北疆的天山山地牧区。因为纬度高,高海拔,冬季山上积雪,只能在山脚下放牧,夏季的时候,山上的雪融化了,绿草长出来了,此时游牧民族将到山上放牧了。
一、轮牧转场的原因
1.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传统习惯;
2.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牧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不同牧场;
3.实行轮牧转场,可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退化,有利于草场的自我恢复。
二、轮牧转场的时间
[春季]
3月中旬~6月上旬,此时气温回升,牧民驱赶畜群离开平原山麓地带,开始向海拔更高处转移。
[夏季]
6月上旬~9月中旬,牧民把畜群赶到海拔在2000米~3500米的山地草甸带。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良好场地。
[秋季]
9月中旬~11月中旬,此时气温开始下降,高海拔地区开始下雪,牧民便将畜群赶至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也是转入冬季牧场的中转站,
[冬季]
11月中旬~次年3月中旬,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到来,牧民将畜群赶至海拔更低的山。
李娟这部《冬牧场》就是记录着自己和游牧民族居麻一家的整个冬天的游牧生活。
03《冬牧场》精彩摘录
1.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2.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3.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4.大家都愿意盲从,好像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5.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6.加玛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
7.他们宁静了下来,怀念他们的心也渐渐归于宁静。天空下最大的静不是空旷的静,不是岁月的静,而是人的静啊。人终究是孤独又无法泯灭希望的……
8.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这里毕竟是荒野啊,单调、空旷、沉寂、艰辛,再微小的装饰物出现在这里,都忍不住用心浓烈、大放光彩。
9.冬日里羸弱的病羊和初生的牛犊也会被请进我们的地窝子,和我们一同生活,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长夜。它们安静又坦然,像是比我们更习惯这样的生活。猫对它们的存在尤为兴奋,整天为它们表演爬柱子。羊和小牛便静静地欣赏。如果猫借机渐渐靠近的话,它们则立刻翻脸,起身顶它。于是猫迅速撤退,以一只鞋子为掩体(只能掩住它的半个脑袋)观察它们的下一步动静,并做好奇袭准备。
10.聪明又心高,能干又自负。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乐趣呢?真是说不清楚,因为他同时又是善良温和、易于柔软的。很多很多时候,看到他突然而至的快乐,心里一动,会很难受,又立刻随之一同欢喜起来。
11.在同样的余晖中,在东北面沙丘的西侧,我捡到过一个精美坚硬的,完完整整的刺猬壳。它的刺根根挺翘,质地如玉石般细腻润泽,丝毫没有敌意。你感觉不到这是遗骸,这是温情脉脉的壳褪。欣赏完毕,再端正地放回沙滩上,让它继续宁静地在那里晒太阳。此后每当经过它,就忍不住打个招呼:“你好!”
12.春天,牧人们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黙黙无声。
13.知道得越来越多时,会发现不知道的也正在越来越多。这“知道”和“不知道”一起滋长。这世界从两边向我打开。当我以为世界是籽核时,其实世界是苹果;我以为世界是苹果时,其实世界是苹果树;我以为世界是苹果树,但举目四望——四面八方是无边无际的苹果树的森林……
14.在安定宁静的生活里,连一小把炒熟的碎麦子都能香得直灌天庭。把这样的碎麦子泡进奶茶,再拌上黄油——全身心都为之投降!……那是怎样的美味啊,每细细咀嚼一下,幸福感的浪潮就席卷一遍身体的沙滩,将沙滩上的所有琐碎脚印抹得一干二净。
15.开始我很是拘束。我只是个乘客,和这些人家素不相识,跟着司机到处蹭饭怪难为情的,于是在每一家都吃得很少,再饿再馋也强忍着。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想法不对:如果因为“不认识”而拒绝一份人情,就意味着已打定了主意日后不愿回报……这是自私的。而在荒野里,接受别人的帮助与帮助别人一样重要。
16.羊听到了吗?羊谅解了吗?这是一个被宰杀者看着长大的生命。宰杀它的人,曾亲手把它从春牧场上的胎盘旁拾起,小心装进准备已久的毡袋,再小心系在马鞍后带回家……宰杀它的人,曾漫山遍野带着它四处寻找最茂盛多汁的青草,当它迷路时,冒着雨把它找回来……曾一次又一次给它抹灭虱的药水,处理发炎的伤口……在寒冷的季节,领它去往开阔暖和的南方旷野……这些羊都记得吗?宰杀它的人,又有什么仇恨和恶意呢?大约生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吧: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
17.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鸟儿远走高飞,虫蛹深眠大地。其他留在大地上的,无不备下厚实的皮毛和脂肪。连我不是也啰里八嗦围裹了重重物什吗?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抵抗。
18.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了。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需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
写在最后
读李娟的文字感觉很美,诙谐 、轻松、接地气。她的文字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完,而且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