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老师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你的情绪来源不是这件事,而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解读及信念。先生打牌,就可以反复启动我情绪按钮,每每听到先生要去打牌,心情可以用晴转雷阵雨来形容,我不喜欢他去打牌,在我的潜意识里打牌就是赌博,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不仅会把辛辛苦苦赚的钱一下子就输掉,还会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不好的形象。熬夜,久坐不动,二手烟等等,都是我不喜欢先生去打牌的原因。
那天晚上,吃过晚饭不久,先生就招呼孩子们洗澡了,往往这种情况,我就能猜到,他有节目了。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问:爸爸要出去,对不对?可爱的孩子们也不希望爸爸出去,像小猫咪一样缠绕着爸爸:爸爸,陪我们玩嘛,不要出去不许出去嘛……这个时候先生往往会来榨汁,要喝什么汁,草莓汁对不对,抱起姐姐狠狠地榨,妹妹也兴奋地争着要榨,到我了到我了,我也要草莓汁,干杯!然后,两小孩就被他搞定了,最后来一句:我想妈妈肯定也想喝草莓汁,过来也把我紧紧地拥抱着,我走了啊……
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女儿似乎也发现了我情绪不高涨:“妈妈,怎么了!出来陪我们玩嘛!”“我不开心,不喜欢爸爸去打牌,我一点都不喜欢,我最讨厌打牌了……”“我也不想爸爸出去!可是妈妈,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偶尔打打是可以的嘛,但要适量……”女儿的话,简直让我眼前一亮,虽然这是她们姐妹俩在看电视时,我经常跟她们说的话,现在她活学活用,反过来点醒我,对啊!每个人都有可以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先生是可以把握个度的,看看孩子们对他的拥护,我担心的树立爸爸的不好的形象,连个影都没有的事嘛!一念之转,雷雨转晴,好好陪娃去呗!
情绪的来源:小时候,是爷爷带着我们的,他也是一个讨厌赌博的人,他教导我们不要去碰那些东西。所以,从小这种打牌啊打麻将这类活动,我是不会去参加的,包括现在,我也不会这类活动。我的最小的叔叔,他很喜欢这类活动,有一次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被关起来,爷爷常常拿他来给我们做反面教材。虽然爷爷不在了,但从小就形成的观念一直伴随着我,自然而然也就固化了我看待打牌这类活动的看法。
其实,现在细细想来,叔叔喜欢玩麻将,可他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家庭和事业都照顾的很好,把堂妹堂弟也教育的很好,堂妹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河源市最好的中学。而我的先生,他爱玩的同时也把家庭和工作照顾的很好,而且他玩的对象都是自己玩的比较好的同学朋友,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获得资讯,并且我一直相信他的为人,他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把握个度。
所以我应该用更加开放的思维去看待玩牌这个事,我改变不了先生喜欢玩牌这个事件的本身,但我可以改变对他的看法,就是个娱乐活动而已,就好比自己和几个朋友逛街买买买差不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