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公众号之前,身边只有很少一部分朋友知道我学茶,偶尔与不了解茶的人交流,知道他们一般会有两个误区:一是“茶”就是那些女孩子表演的套路,有的还很做作,是用来“看”的;二是“喝茶”好像很麻烦,规矩多,哪有那个时间,那得多闲啊。
正式学茶已经整两年了,自己也没想到会坚持这么久,现在回头想想,会觉得很庆幸!一方面,我不是为了考证去学的,纯属好奇和对传统文化的泛爱,内心单纯的喜爱会支持我走的更久;另一方面,我碰到了好老师,她是中科院的博士,她的导师是中国茶学理论研究领域很有地位的沈冬梅,三联周刊每年的茶专刊都会刊登她的文章,所以我学得算很正统,方向不会偏。
两年间,对茶的认知由浅入深,老师上课是基础、是引导,自己用心体会和继续学习是关键。终于在纠正错误、规避雷区、正本溯源之后,得出自己的体会,喝茶其实很简单,就俩字儿,自在!
女孩子们的表演很美,这是一个你了解茶的入口,但茶的本质还在于这片叶子给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五官感受,如果真按照表演那套流程来喝茶,最精华的香气和滋味早就在那个过程中散失掉了。所以,茶真的不只是用来看的,它有超乎你想象的内涵。
喝茶也不是非要把茶具店里卖的那些个瓶瓶罐罐、十八般武艺都用上,在单位,一个简单的、带滤网的透明玻璃杯就足够用了,烧个水的时间你总还是有的。等你真的对茶感兴趣了,自然就对那些规矩和讲究习以为常、熟能生巧、不以为烦、乐在其中了!
粗浅地说几个学茶的好处吧,看能不能勾出点你们的兴趣。
买茶不会被骗了
“茶”无所谓假,差别在于品质,以及你花的价钱值不值,俗称性价比。敲黑板,划重点!真的不是越贵的茶越好!真的不是叫那个名就是那种茶!
反面典型,远的不说,近一个月就有两个朋友让我品过三款茶,说如果我喝着不错,就打算入手买点。结果是,两款所谓“大红袍”,一款所谓“铁观音”,没一个是正品!味道不对也就算了,干净程度就不过关,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在办公室要用透明玻璃杯的原因。
工作之外给自己一个缓冲带
喝茶能舒缓焦躁的情绪,看古人在逆境中写的茶诗也会想效仿其调整心态。
了解茶的过程中,会衍生很多别的兴趣,比如历史,比如瓷器,比如诗词,比如书画,比如紫砂壶。这些兴趣爱好,又会给你带来新朋友,形成新的社交圈,无关任何利益,只是欢聚和交流学习。
闲暇时,亲手给家人泡壶茶,氤氲的茶香中,家长里短娓娓道来。你会知道原来妈妈最喜欢的是狮峰龙井,虽然她说不出来那么多道道,但俨然喝出了家里哪款茶最贵;你会发现老爸的口味变重了,从乌龙变成了普洱,体会到茶的妙处了。
潮汕功夫茶是茶,前门大碗茶是茶,成都人民公园的盖碗也是茶。中国的茶,置身于日常生活,也隐身于山野丛林,更蕴藏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人诗画之中,既言情,也明志!
日本的抹茶是茶,印度的拉茶是茶,英国的下午茶也是茶。外国的茶,也不是不好,但如果你了解过茶的历史,难免会觉得少了温度、多了甜腻。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与中国茶的关系就是father和son的关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盆盆的红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