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我带领学生学习了《黄继光》这篇课文,今天又聆听了谭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通过对比,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无论是我执教的这节课还是谭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们都紧紧抓住了本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黄继光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去感受他的英勇品质。”相对谭超老师的课,我的不足主要是对语言的反复体味不够深刻,比如谭老师在指导学生体会黄继光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比较中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提出为什么要用两个“站”,让学生的思维有了高度与深度。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课堂上都进行了资料的补充。我的资料补充主要在课前,让学生对黄继光、上甘岭战役有初步了解。而谭老师的资料补充除了课前的还有课中的,这些资料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对黄继光的形象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但有一点也正如刘老师在评课时所说,过多的资料补充就削弱教学的整体性,适度就好。
3、谭超老师的这节课讲得很细致。而我则认为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运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所学方法,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品质即可。这节课放在精读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后,意在学以致用。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更多的放手于学生。
4、本课还有一个教学任务是“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谭老师的课在结尾处的确也提到了一些英雄,比如“杨根思、邱少云”等,但都是图片一闪而过,留给学生印象不深刻。我觉得可以让学生简单讲讲自己了解的英雄故事。对于这个教学任务我是这样做的,我先让学生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再让学生抓住钱学森的两处言行描写体会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并简单讲述了钱学森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到了英雄不仅仅是战争时代的英雄,还有很多和平时代的英雄。接着又出示了袁隆平和吴孟超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在祖国各行各业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这些英雄,他们当之无愧“国之脊梁”。在课后作业中我又布置学生搜集老一辈英雄的故事或新时代楷模的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家国情怀”是革命体裁文章所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