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两千年前的一个自然自语的老头;靠近去听,却似是而非,尽是奇谈怪论。两千年后,人们在他的讲稿里取章摘句,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隐士熊逸回到庄子所生活的战国,那里遍地狼烟,人民生活流离失所。庄子不问世事,每天躲在小屋里煮鸡汤,鲜香醇正,但不可杀敌、不可充饥,被世人不屑。穿越多年,人们发现鸡汤有提神醒脑之妙用,特别是萎靡不振时服用,效果奇佳。于是,代代相传,遂为《庄子》。
近代,此书行销外邦,美洲友人森舸澜发现汤中有一味调料有大用,提纯服用可让人精神集中,工作效率翻番,将其命名为“心流”。他认为庄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不生硬不刻意,还要有灵气,这才是无为。“无为”,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意识放开了身体,让身体自发地、非常自然地去做一件事,而与此同时,意识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当面对一项压力巨大而又特别重要的工作,我们就应该学习庄子,忘记自我,让热认知引导我们发挥水平。可将其应用于治术,比如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比如创新性的探索宇宙之术、量子物理之术等等,反正没多大损失,不妨尽情挥洒,是为无为!
吴军老师也与庄子开展了对话,作为科学家,所谈的内容富于正能量,有《逍遥游》的豪情,有《秋水》的见识,有《齐物论》的豁达,有庄周梦蝶的反思,有“生有涯,知无涯”的减法生活……
万物相禅,如果庄子化身一位隐士,在互联网上看到当年唠叨絮语如此广泛传播,也许偏离了他的本意,但我想他大抵不会生气的:历经千年,多少轮回,一番言语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