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因为家里人生病前往医院照顾,现在才有时间坐下来完整地写下些这次内测课程的体验,以便虫师在日后的品牌推广上有一些学员心得可以分享,可以讲些故事给大家听,同时也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片面之观,不一定对。
整体体验
本身作为营养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个人之前就很想做一些营养饮食的体验课程,就像美国Mayo Clinic 的 Healthy Living 课程,针对有营养需求的人,教授烹饪、营养知识。患者在体验课上会拥有强体验和强敏感度,能更好地获取新知,相比简单的营养咨询效果会好很多另外,我认为也比较有市场前景。
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体验足够好,且能够敏感地感知到这段体验,自然能顺畅地获取新的知识。
所以也是很感激虫师邀请前来体验。起初的邀请函就很吸引人,装修以及陈列都很有感觉。对于课程的设计,能够做到让人拍照并发朋友圈,这件事儿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我其实最敏感的是做松饼和煮鸡蛋,可能是外行的原因。做松饼需要我专注于怎么把饼做到特别的圆,而且有很好的颜色;心理学上讲专注带来了心流(Flow)状态,感受到了专心致志的感觉,是一种很强的体验。其次煮鸡蛋怎么煮出溏心蛋,这个很装逼的小技巧会让我感觉能拿去装逼。
此外,我相对较强的体验就是摆盘的过程,因为他预示着我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不过可能并不伟大。就像我每次自己炒菜,装到盘子里后还要把边擦干净,然后呼朋唤友说「不要错过了我的镬气,刚做出来的时候最好吃」。
一些改进的建议
因为我没有参与到整个课程设计、门店装修的环节,所以给出的建议一定是片面的,仅作参考。
关于体验
首先是「心流状态」,心理学上讲,给人最强烈的体验就是「心流状态」。
人在从事一些事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由全神贯注带来,心流结束后会感觉虽然身体疲惫但是心旷神怡,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烹饪是一种很容易带来心流体验的工作,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需要专注的烹饪流程,并且通过语言讲述一些情怀的内容,并暗示大家要专心制作。就比如做松饼——感受食材倾入煎锅中的感觉,一圈圈面粉荡开,那是做出最好的松饼的方式,大家在做松饼的时候最好暂时不要和伙伴们交流,只有专心才能做出最好看的松饼,blabla...
除了烹饪可以带来心流状态,吃自己做的食物也会带来心流状态,这个环节我倒没有想好怎么做出引导,感觉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不对工作期待有目的性的是「心流状态」,这是最好的体验。对工作有目的性,是相对次等一点的体验,但是也是一种好的体验。那么烹饪有哪些目的呢?我认为主要是「装逼」,次要是「附加」和「健康」,
关于装逼,在整个环节中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tips,就比如如何煮出糖心蛋,如何做出不一样的炒蛋,如何调配沙拉酱,甚至针对如何调配沙拉酱我们一下子准备三四种方式,供大家回去装逼用。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一时也想不起来其他可以装逼的方式了,之后有点子可以再和您沟通。
关于「附加」,就是让人感到物超所值。比如做一道菜让大家感觉会做3道菜;每次回去还会给我发一张能替换食材的菜单等等。
关于「健康」,其实也是一种体验。除了我们设计专门的课程之外,如何教大家做妥协,什么时候不能妥协是既能够让大家拿去做谈资,也可以让大家感觉很受用。比如——虽然酒类对于健康有害无利,但是如果我们选用XXX的白葡萄酒,就能将这种危害降至最低。
关于敏感度
如何提升客户的敏感度是增强体验带来的效果的关键。比如客户煎鸡蛋的时候,对客户做得鸡蛋做出评价,比如——这个鸡蛋整个来说非常好,比如蛋黄好像凝固了但是又看起来像液体,这就非常得好(例子是我瞎举的)。客户就会觉得——卧槽!说得真是有道理。我做得就是很好。另外,比如在开始前就给出一些图片,说明今天要做什么,趁大家的胃还没有被动员到疲劳,抢先发生头期反应,敏感度最高的时候,大家会感觉今天做的一餐真是棒呆了。
也可以设计一些提升敏感度的环节,比如添一台咖啡机,在大家饱的时候动员胃蠕动,增强食欲从而提升敏感度;再比如让大家互相点评一下对方,或者让大家点评一下您做的菜好在了哪里。他们会对细节多更多的感知,更为敏感等等。
关于课程设定
课程如何设定,如何让大家形成口碑传播,其实需要精准的描绘出目标人群是哪些?比如我们暂且确定为「追求健康的,27岁以上,月薪7000以上的白领」以及「追求健康与美味的,32岁以上的,家庭主妇」或者「美食信徒」。通过描绘出的人群挖掘需求设定针对性的课程,前期可以脑洞大开想一些点子,运营起来后就可以做一些调查问卷,获取真实的客户信息以及用户需求。
最后
这是一篇让人困倦的文字,我可以去睡觉了。上述的内容一定不是对的,针对这次体验给您的一些意见,如果有错的地方,也不要否定小何是个好同志,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