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
01
近年来,群文阅读、群文教学逐渐成为学界教研的前沿话题,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最早提出“群文阅读”并大力推动研究实践。2019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专题透视栏目分期刊登了青春语文团队关于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的专题,仔细研读学习,我深深折服于老师们精彩的文本解读和巧妙设计,越发领悟语文教学研究真是一门大学问。
第一期,王君老师带领老师们主要探讨的是群文视野下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的话题。有理论指导,有课例分析。正如青春语文课堂追求“借助语言文字探索生命幸福之道”一样,在激情饱满的课堂设计中,我看到了老师们“打通教法和活法”的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也看到了青春语文团队走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前沿,那份敢为人先的挑战和快乐,那份“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学科使命探索。
02
王君老师说,文本特质就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青春语文研究的文本特质和课堂类型有七种: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积累型文本。主题性文本侧重于文学教育,其“语言训练”是隐形的、柔性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这种课型的课堂状态有些像政治课、哲学课。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其“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对文本某一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这样的课,也有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但这一块恰恰是隐形的、柔性的。
受语文学科性质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本都应该被处理成语用型文本,只有那种主题确实具有多义性、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困难的文本,才有必要处理成主题型文本。无论是语用型文本,还是主题型文本,从根本上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学习和运用,只是文本特质不同,语言训练呈现的方式也有不同。
王君老师指出,处理语用型文本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可以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有选择来看。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教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
03
司艳平《唯有夸张识君心》和孙秋备《我”见“众生”》”的课例设计,都采用王君老师介绍的聚焦法,聚焦直指文本中一个“语用”点,围绕这个课堂焦点,选取语言特质相似的多个文本构成“阅读场”,这些文本互相印证、互相支撑,最终借助言语学用的实践活动,抵达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这一终极目标。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司老师在李白诗海中选择了“夸张”这一瓢。选点精准,环节精巧,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夸张向前推进。由“李白式表达”,感受夸张的特色;由“李白式夸张”,洞察夸张的类型;由“李白式情感”,借助资料助读,探究李白情感的密码。围绕“夸张”这一语用点深挖猛钻,直到揭开“思想情感”的文本内核。
孙老师用《我的叔叔于勒》和《写日记的男孩》两篇文章教会学生“通过叙述视角来解读小说”,并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孔乙己》和《故乡》。选择“通过叙述视角解读小说”这个切口,实现学生与作者、读者、文本的对话,这是一个孙老师独特的发现。借助显性的语用训练,浸润提升隐性的情感,由教读课文到自读教材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群文教学是对单篇教学的突破,但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能永远在单文阅读和教学这个层面徘徊。单文、群文应该相融相生。”黄厚江老师在《谈小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一文中提出关于小群文阅读的“六种常见结构”和“五个使用原则”,帮助我们规避了使用小群文阅读时会出现的问题。
语用的发掘,是解读文本的难点。正因为艰难,所以更需要突围和挑战。唯有抓住语言训练点,才能更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