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白代表了中国人的浪漫,杜甫代表了中国人的情怀,那么苏轼,则代表了中国人的风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像苏轼这样的人,如此温良可爱。半生颠沛,半生诗意,他虽一直被裹挟在政治漩涡中,但他却始终笑着去看世间。我极其喜爱苏轼,于我而言,他是治愈的,或是读他的诗词著作,或是通过林语堂等大家的笔触去了解他,都会让我的心中有一种释然的快乐。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走着吃着,总能于荆棘之中窥见人生的美好。
身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虽流落到偏僻的江边小镇,但他却发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开垦城东的坡地种田,全家靠一点积蓄艰难度日,条件是苦,但不能掩盖苏轼的乐观之心,他就地取材,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竹笋焖鱼等等。
贬至惠州,一个传说中的蛮荒之地、瘴疠之乡,生活艰苦自不必说,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苏轼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他看来,景美人好美食香,日子再苦也乐呵,杨梅、枇杷、荔枝还有炒羊蝎子都是他喜爱的美食。
后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儋州,当时的海南岛荒凉偏僻,在古代一直都是最南端的罪臣流放地,但苏轼却总能在逆境中制造快乐,给内地的儿子写家书,赞扬海南生蚝的美味,“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正是如此乐观幽默的心态,才成就了“世间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
最好的苏轼,我所喜爱的苏轼,不仅是因为他面对困境的乐观豁达,更是因为他对任何一个人都怀着极大的善意,几处宦海沉浮,始终心系百姓。
他赴任杭州,治理西湖,修建苏堤,才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他被贬黄州,灭蝗抗洪,带头捐款救助成千上万的婴孩;他谪居惠州,改良农具,教授插秧,使惠州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他流落儋州,办学堂、兴教化,培养出了海南岛上第一位进士。
他不在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和谁都能和谐相处,他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这样,他才始终关心着百姓和生活才能无所畏惧,自由洒脱,像一阵清风似的,拂过了千年尘埃,轻轻地、却又重重地落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命运的大手稍一拨弄,就将苏轼的理想抱负打击得七零八落,宦海沉浮,但却无法阻扰他随遇而安,躬身为民,服务百姓,在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正如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苏东坡的评语:“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回首一生,苏轼最得意的不是京城那段鲜衣怒马的时光,而是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岁月,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一如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他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我们。最好的人生,莫过于苏轼一般,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接受命运的打击,好的坏的,都视作风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过山穷水尽,终遇柳暗花明,每个人都是旅行者,顺其自然,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