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公叔痤真的了解魏王吗?了解的真的彻底吗?
这公叔痤深夜闯宫,与魏王絮絮叨叨说了大半宿,魏王看似是接受了公叔痤的战略,可实际上,魏王是这么做的吗?
图片
公叔痤的战略是要能够容秦地,而这个【容】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可我们魏王是什么做的呢?
前头刚接受了公叔痤的建议,同意了秦国的割地求和,后脚就去找庞涓去商议六国分秦的事。
有人就会觉得这是魏王为了拉拢庞涓的手段,其实根本就不是,甚至连庞涓都觉得魏王此举有些过分,太不讲道义了。
图片
随后,他说了:还是打来的土地靠谱一点,依靠坑蒙拐骗得到是不靠谱的。
【实咬一口,胜过虚啃三日。】
【治国之道,尽在此矣。】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从【术】上来说,就是——赊一千不如现八百。不做赊账生意的,证明生意做得都比较小。做大生意不可能不赊,而且“赊”就是代表信任,相信别人。
赊账生意的好坏我们不论,但是我们要知道,能教我们中国人赚钱的第一本书,名《大学》。
《大学》不仅只是教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更是教我们生财之道。
认真看一看“生财有大道”,违背了大道,那就赚不到大钱。
图片
当危机过去,公叔痤的心力也散了。
真心的男人和政治家是什么?
——负重前行。背着很大的压力,但是只要危机一日不过,一日就不敢放松。
图片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公叔痤跟卫鞅的沟通。
公叔痤询问卫鞅,志在何处,为什么不在丞相府任职?
身为观众的我们是否知道卫鞅的志在何处?
而这也不会公叔痤最后一次询问卫鞅志在何处。
图片
其实在前面,我们也是对卫鞅分析过,卫鞅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对魏国也是看到的,不然他也不会一直在魏国待着。
可卫鞅知道,与硬件相比,软件更重要。
卫鞅看好魏国,却不看好魏王,所以当秦孝公的《求贤令》一出,卫鞅便不远万里只身来到秦国,甚至花费三月的时间去探查秦国的国情。
图片
既然卫鞅不看好魏王,为什么还一待就待了六年呢?
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依靠人,而是依靠机制,要三权分立。
在魏国,魏王是主政,丞相辅政,上将军领军打仗,是相互制衡的,甚至公叔痤和庞涓在某方面都可以影响到魏王。
图片
可我们也知道,卫鞅最后还是离开了魏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离开呢?真的只是单纯因为秦孝公的《求贤令》吗?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好好思考,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