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道义”绑架的杀手,与注定失败的刺杀(荊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说到荊苛,人们首想联想到的,就是这两句传颂千古的佳句。同时,眼前也会应景似地浮出现某个背带剑囊,正在乘舟远去的孤客身影。在他的前方,水天相连,正是一片说不出的苍茫。
关于荆苛刺秦的全程,钱谦益曾有着中肯而生动的评说:“匕首无功壮士丑,函封可惜将军首。秦庭一死谢田光,社稷何曾计存否。不知秦王环柱时,舞阳在前何所为。当时太子不早遣,待客俱来应未知。”
如果不细读历史,却实在仍然难以想象:对于这场震古铄今的刺杀行动,被委托者荆苛当初接受得并不是那么情愿,完全是受了所谓“道义”的挟持,这才趟上了浑水。荆苛介入刺杀行动,完全是由田光而起。因为太子丹最先看上刺客是田光,田光则因为自己年纪太大,因此便转而举荐了荆苛,同时更主动要求前去充当说客。田光也着实是个狠人,一见了荆苛,才说明了来意后,立刻就背过身去用匕首自杀了。用意自然十分的明显:一方面是教太子丹放心机密再不会被泄露;另一方面则是打算以此激励荆苛,让他断了推托的念头。果然,这个的举动立刻封死了荆苛所有退路,使他无论愿意与否,都不能不踏上了刺秦的不归路。
为了确保刺杀获得成功,荆苛共做了三件事件:一,“借”来了在燕避难的秦国逃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二,带上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与及太子丹为他所找来的,淬了毒的卫夫人的匕首;三,最后一件,就是他还准备等待另一个人来,好和自己一齐共谋其事。可因为住得远的缘故,这个人却一直迟迟未到,最终引来了太子丹的疑心,甚至让他以为荆苛是由于惧怕想要反悔,才要故意拖延时间,所以又再次反复不断进行催促。
太子丹的行为,对视个人荣誉高于一切的刺客而言,不啻于是极大的侮辱。于是倔脾气的荆苛干脆放弃了等人的计划,负气地只带上太子丹为他安排的副手秦武阳,就开始出发了。至于那个秦武阳,也就是个能在街头斗狠的小混混,一旦面临真正的大阵仗,就马上就被打回到原形,变成了怂人(后来,正是荆苛的整个刺杀计划正是被他所打乱)。但是从这些方面去看,却也可以看出在荆苛与太子丹两人之间,其实一直都太不对路。正所谓是"士为知已者死",荆苛所需要的,是对于他个人品格的欣赏与尊重。如果太子丹能对荆苛多些信任,整个结局或许又有不同。然而太子丹却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格局不够大,不能成大事的人,这从他先是疑心会走露风声,迫死田光,后又疑心荆苛要打退堂鼓,再逼走荆苛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眉目。正是这种宾主间的不和谐,注定了在这次刺奏计划中必然存在着各种漏洞,也是由于这些漏洞,这才导致了整个刺杀行动的失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一天,伴随高渐离的歌声一起寒冷下去的,不止是吹拂的风,动荡的易水,还有荆苛的心。知事之不可为而亦为之,荆苛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浓浓的悲情——这名孤独的刺客,最终只是所谓“道义”的牺牲品。